《莊子集解》雜篇第二十七寓言



眾罔兩問於景曰:影外微陰甚多,故曰眾罔兩。“若向也俯而今也仰,若,汝。向也括而今被發,括,束發。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釋文:“搜,本又作叟。”成云:“叟叟,無心運動之貌。”奚稍問也?宣云:“何率爾而問!”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雖居然有之矣,而不知所以然。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宣云:“甲、蛻猶有一定之形,故似之而非。”案:以上與齊物論同而繁簡異。火與日,吾屯也;釋文:“屯,聚也。”宣云:“得火、日,則屯聚而顯。 ”陰與夜,吾代也。司馬云:“ 代,謂使得休息也。”彼,吾所以有待邪?彼,謂形。而況乎以有待者乎!謂形待天機而動也。齊物篇云:“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宣云:“強陽,謂健動也。”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有,即上文“ 予有”之有也。言彼健動者,又何能以予問乎!

陽子居南之沛,列子黃帝篇作楊朱。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邀,約也。宣云:“子居邀老子於沛郊。”至於梁而遇老子。宣云:“ 梁,沛郊地名。”老子中道仰天而歎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進盥漱巾櫛,黃帝篇“盥”作 “涫”。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閑,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過。”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郭云:“跋扈之貌。人將畏而疏遠。”而誰與居?誰與汝居處乎?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辱,汙也。此道德經文。陽子居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張湛註:“客舍家也。”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成云:“先坐者避席而走。”煬者避灶。成云:“然火者不敢當灶。” 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郭云:“去其誇矜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