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五十三



子孝嗣,舉人;孝基,進士,官編修,菼卒,奉母不出十餘年。雍正初,召修明史。書成,移疾歸,年九十而終。

湯右曾,字西厓,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出典貴州試。三十九年,授刑科給事中。兩廣總督石琳疏言瓊州生黎以文武官吏婪索,激而為亂。上遣侍郎凱音布、學士邵希穆按治。右曾疏言:“揭帖言瓊州文武官往黎峒採取沈香、花梨致生釁,石琳及巡撫蕭永藻、提督殷化行平時絕不覺察,且黎亂在上年,遲且一載,始行題報,掩飾欺隱,請嚴加處分。”石琳等皆下吏議。四十年,疏請刊頒政治典訓及御製文集。

四十一年,轉戶部掌印給事中。初,以私錢多,改錢制輕小,使私鑄無所利,顧仍不止。上令仍鑄大錢,下廷臣議,改鑄大錢,其舊鑄小錢,期二年銷毀。右曾疏言:“改大錢宜遵聖諭,若毀小錢則民間必驚擾。且戶、工二部存錢八十四萬串,若議銷毀,工料耗折甚多。且二年中鑄出新錢不過一百萬串,豈能遍及各省?新錢無多,舊錢已毀,恐私鑄更繁,錢法愈壞。古者患錢重,則改輕而不廢重;患錢輕,則改重而不廢輕:使子母相權而行。新鑄重錢,每串作銀一兩;舊鑄輕錢作七錢:並聽行使。積久大錢流通,小錢自不行矣。”疏再下廷臣議,定新錢每重一錢四分,舊錢並行勿禁,如右曾議。

四十四年,提督河南學政。秩滿,巡撫汪灝疏言右曾取士公明。四十八年,遷奉天府府丞。四十九年,遷光祿寺卿。五十年,轉太常寺卿、通政使。五十一年,擢翰林院掌院學士。五十二年,授吏部侍郎。尚書富寧安、陳鵬翮皆廉辦有威稜,右曾貳之,銳意文案,糾剔是非。選人或挾大力以相要,必破其機紐,俾終不獲選。由是乾進射利者,皆叢怨於吏部,而富寧安往蒞西師,鵬翮任事久,見知於上深,莫可搖動,遂爭為浮言撼右曾。六十年,命解右曾侍郎,仍專領掌院學士。六十一年,卒。

右曾少工詩,清遠鮮潤。其後師事王士禎,稱入室。使貴州後,風格益進,鍛釒柬澄汰,神韻泠然。右曾朝熱河行在,上命進所為詩,右曾方詠文光果,即以進上。上為和詩,有句曰“叢香密葉待詩公”,右曾自定集,遂取是詩冠首。

論曰:方藹、荃、杜訥以文學直內廷,其結主知,尤在於廉謙。元珙、三禮議禮各申其所見,有當於經指。士禎以詩被遇,清和粹美,蔚為一代正宗。菼於文亦然,久而論定,並邀補謚,增文字之重。右曾師事士禎,繼以詩被遇。論者謂自明弘治、正德以後一百五十年,而文章復在台閣,為聖祖崇儒右文之效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