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四十九



九年,擢國史院學士。未幾,復內閣,設翰林院,更以為掌院學士。舉經筵,以賜履為講官,日進講弘德殿。賜履上陳道德,下達民隱,上每虛己以聽。十四年,諭獎其才能清慎,遷內閣學士,尋超授武英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十五年,陝西總督哈占疏報獲盜,開復疏防官,下內閣,賜履誤票三法司核擬。既,檢舉,得旨免究。賜履改草簽,欲諉咎同官杜立德,又取原草簽嚼而毀之,立德以語索額圖。事上聞,吏部議賜履票擬錯誤,欲諉咎同官杜立德,改寫草簽,復私取嚼毀,失大臣體,坐奪官。歸,僑居江寧。

二十三年,上南巡,賜履迎謁,召入對,御書經義齋榜以賜。二十七年,起禮部尚書。未幾,以母憂去。二十八年,上復南巡,賞賚有加。二十九年,起故官,仍直經筵。命往江南讞獄,調吏部。會河督靳輔請豁近河所占民田額賦,命賜履會勘。奏免高郵、山陽等州縣額賦三千七百二十八頃有奇。三十四年,弟編修賜瓚以奏對欺飾下獄,御史龔翔麟遂劾吏部銓除州縣以意高下,賜履偽學欺罔,乞嚴譴。下都察院議,賜履與尚書庫勒納,侍郎趙士麟、彭孫遹當降官,上不問,賜瓚亦獲赦。

三十八年,授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預修聖訓、實錄、方略、明史,並充總裁官。典會試者五。以年老累疏乞休。四十二年,溫旨許解機務,仍食俸,留京備顧問。四十五年,乞歸江寧。比行,召入講論累日。賜履因奏巡幸所至,官民供張煩費,惟上留意,上頷之,給傳遣官護歸。四十六年,上閱河,幸江寧,召見慰問,賜御用冠服。四十八年,卒,年七十五,命禮部遣官視喪,賜賻金千兩,贈太子太保,諡文端。五十一年,上追念賜履,知其貧,迭命江寧織造周恤其家,諭吏部召其二子志契、志夔詣京師,皆尚幼,復諭賜履僚屬門生醵金佽之。

賜履論學,以默識篤行為旨,其言曰:“聖賢之道,不外乎庸,庸乃所以為神也。”著閒道錄,嘗進上,命備省覽。雍正間,祀賢良祠。

李光地,字晉卿,福建安溪人。幼穎異。年十三,舉家陷山賊中,得脫歸。力學慕古。康熙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二年,乞省親歸。

十三年,耿精忠反,鄭錦據泉州,光地奉親匿山谷間,錦與精忠並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閩疆褊小,自二賊割據,誅求敲扑,民力已盡,賊勢亦窮。南來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歲月,恐生他變。方今精忠悉力於仙霞、杉關,鄭錦並命於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與贛州接壤,賊所置守御不過千百疲卒。竊聞大兵南來,皆於賊兵多處鏖戰,而不知出奇以搗其虛,此計之失也。宜因賊防之疏,選精兵萬人或五六千人,詐為入廣,由贛達汀,為程七八日耳。二賊聞急趨救,非月餘不至,則我軍入閩久矣。賊方悉兵外拒,內地空虛,大軍果從汀州小路橫貫其腹,則三路之賊不戰自潰。伏乞密敕領兵官偵諜虛實,隨機進取。仍恐小路崎嶇,須使鄉兵在大軍之前,步兵又在馬兵之前,庶幾萬全,可以必勝。”置疏蠟丸中,遣使間道赴京師,因內閣學士富鴻基上之。上得疏動容,嘉其忠,下兵部錄付領兵大臣。時尚之信亦叛,師次贛州、南安,未能入福建。康親王傑書自衢州克仙霞關,復建寧、延平,精忠請降。師進駐福州,令都統拉哈達、賚塔等討鄭錦,並求光地所在。十六年,復泉州,光地謁拉哈達於漳州。拉哈達白王,疏稱“光地矢志為國,顛沛不渝,宜予褒揚”,命優敘,擢侍讀學士。行至福州,以父喪歸。

十七年,同安賊蔡寅結眾萬餘,以白巾為號,掠安溪。光地募鄉勇百餘人扼守,絕其糧道,賊解去。未幾,錦遣其將劉國軒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諸縣,進逼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南北援絕。光地遣使赴拉哈達軍告急,值江水漲,道阻,乃導軍自漳平、安谿小道入。光地從父日蠁率鄉勇度石珠嶺,芟荊棘,架浮橋以濟。光地出迎,具牛酒犒軍。又使弟光垤、光垠以鄉兵千度白鴿嶺,迎巡撫吳興祚軍於永春。師次泉州,擊破國軒,竄入海。拉哈達上其功,再予優敘,遷翰林學士。光地上疏推功將帥,辭新命,不允;並官日蠁,後積功官至永州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