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七十六



高宗即位,召還,命協同總理事務,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時治獄尚刻深,各省爭言開墾為民累,軾疏言:“四川丈量,多就熟田增加錢糧;廣西報部墾田數萬畝,其實多系虛無。因請通行丈量,冀求熟田弓口之餘,以補報墾無著之數。大行皇帝洞燭其弊,飭停止丈量;而前此虛報升科,入冊輸糧,小民不免苦累。河南報墾亦多不實。州縣田地間有未能耕種之處,或因山區磽确,鏇墾鏇荒;或因江岸河濱,東坍西漲。是以荒者未盡開墾,墾者未盡升科。至已熟之田,或糧額甚輕,亦由土壤磽瘠,數畝不敵腴田一畝,非欺隱者比。不但丈量不可行,即令據實首報,小民惟恐察出治罪,勉強報升,將來完納不前,仍歸荒廢。請停止丈量,飭禁首報,詳察現在報墾之田,有不實者,題請開除。”又疏言:“法吏以嚴刻為能,不問是非曲直,刻意株連,惟逞鍛鍊之長,希著明察之號。請敕督撫諭有司,讞獄務虛公詳慎,原情酌理,協於中正。刑具悉遵定製,不得擅用夾棍、大枷。”上深嘉納之。

乾隆元年,充世宗實錄總裁。九月,病篤,上親臨視疾。軾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迎拜戶外。翌日,卒。遺疏略言:“萬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財,尤宜慎重。君子小人,公私邪正,判在幾微,當審察其心跡而進退之。至國家經費,本自有餘,異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賦之稅,伏祈聖心乾斷,永斥浮言,實四海蒼生之福。”上震悼輟朝,復親臨致奠,發帑治喪。贈太傅,賜祭葬,諡文端。

軾朴誠事主,純修清德,負一時重望。高宗初典學,世宗命為師傅,設席懋勤殿,行拜師禮。軾以經訓進講,亟稱賈、董、宋五子之學。高宗深重之,懷舊詩稱可亭朱先生,可亭,軾號也。子必堦,以蔭生官至大理寺卿;璂,進士,官至左庶子;必坦,舉人,襲騎都尉。

徐元夢,字善長,舒穆祿氏,滿洲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戶部主事。二十二年,遷中允,充日講起居注官。尋復遷侍講。徐元夢以講學負聲譽,大學士明珠欲羅致之,其遷詞曹直講筵,明珠嘗薦於上。徐元夢以明珠方擅政,不一至其門,而掌院學士李光地亦好講學,賢徐元夢及侍講學士德格勒,亟稱於上前,二人者每於上前相推獎;明珠黨蜚語謂與光地為黨。二十六年夏,上御乾清宮,召陳廷敬、湯斌、徐乾學、耿介、高士奇、孟亮揆、徐潮、徐嘉炎、熊賜瓚、勵杜訥及二人入試,題為理學真偽論。方屬草,有旨詰二人,德格勒於文後申辯,徐元夢卷未竟。上閱畢,於德格勒及賜瓚有所譙讓,命同試者互校,斌仍稱徐元夢文為是。

是時斌被命輔導皇太子,尋亦命徐元夢授諸皇子讀。秋,上御瀛台,教諸皇子射,徐元夢不能挽強,上不懌,責徐元夢。徐元夢奏辯,上益怒,命撲之,創,遂籍其家,戍其父母。其夜,上意解,令醫為治創。翌日,命授諸皇子讀如故。徐元夢乞赦其父母,已就道,使追還。冬,掌院學士庫勒納奏劾德格勒私抹起居注,並言與徐元夢互相標榜,奪官逮下獄。二十七年春,獄上,當德格勒立斬,徐元夢絞。上命貸徐元夢死,荷校三月,鞭百,入辛者庫。上徐察徐元夢忠誠,三十二年,命直上書房,仍授諸皇子讀。尋授內務府會計司員外郎。四十一年,充順天鄉試考官。五十年,諭曰:“徐元夢翻譯,現今無能過之。”授額外內閣侍讀學士。五十一年,充會試考官。五十二年,擢內閣學士,歸原旗。

五十三年,授浙江巡撫,上諭之曰:“浙江駐防滿洲兵,爾當與將軍協同訓練。錢糧有虧空,爾宜清理,無累百姓。至於用人,當隨材器使,不可求全。”賜御製詩文集及鞍馬以行。五十四年,疏言:“杭州、紹興等七府旱潦成災,已蒙蠲賑,並截漕平糶。未完額賦,尚有十三萬餘兩,請秋成後徵半,餘俟來歲。”上允之。又疏陳修復萬松嶺書院,上賜“浙水敷文”榜,因請以敷文名書院。

五十六年,左都御史及翰林院掌院學士缺員,吏部以請。上曰:“是當以不畏人兼學問優者任之。”以命徐元夢。上諭科場積習未除,命甄別任滿學政及考官不稱職者,皆劾罷之。五十七年,遷工部尚書,仍兼掌院學士。六十年,上賜以詩,謂:“徐元夢乃同學舊翰林,康熙十六年以前進士祗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