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七十六



遜柱,棟鄂氏,滿洲鑲紅旗人。曾祖郎色,太祖時,從其兄郎格來歸。遜柱初授筆帖式,擢工部主事。再遷戶部郎中,授御史。歷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盛京工部侍郎。召改吏部,擢兵部尚書。雍正五年,署大學士,鏇授文淵閣大學士,仍兼兵部尚書。遜柱長兵部十六年,屢陳奏部政,多所考覈釐正。十年,以老,命不必兼兵部。十一年,致仕,卒,年八十四,諭褒遜柱“醇厚和平”,賜祭葬。

尹泰,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初授翰林院筆帖式,再遷內閣侍讀。康熙二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講,充日講起居注官。三十四年,授國子監祭酒。三十七年,改錦州佐領。五十二年,以病罷,遂居錦州。世宗在藩邸,奉命詣奉天謁陵,過錦州宿焉,與語奇之,見其子尹繼善。雍正元年,召授內閣學士。遷工部侍郎,再遷左都御史。疏言:“六科書吏,賄通提塘,造為小鈔、晚帖,內開口傳諭旨,或誤繙清文,甚至偽造上有賜予及與諸臣問對,應請禁止。”二年,充會典總裁。三年,命以原品署盛京侍郎,兼領奉天府尹。疏言:“承德等九州縣原徵豆米,多貯無用。請自雍正四年始,停徵黑豆,按畝徵米,按丁徵銀,而以原貯米豆視時價出糶。”又言:“關東風高土燥,請掘地窖藏存穀,以節建倉工費。”

四年,山海關總管多索禮疏言應交莊頭餘地,尹泰不即派官丈收。命侍郎查郎阿往按,坐解府尹任,仍以左都御史協理奉天將軍。將軍噶爾幰檣柰夂K師,尹泰以為旅順、天津俱有水師,錦、復、蓋諸州亦可更番巡察,增設需費浩繁,於巡察無益。別疏以聞。下議政王大臣議,如尹泰言。六年,坐遺漏入官財產,奪官。尋命復官。七年正月,與尚書陳元龍同授額外大學士。尋授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十三年,高宗即位,充世宗實錄總裁。乾隆元年,以老病乞罷,上留之。尹繼善自兩江總督入覲,授刑部尚書,俾使朝夕侍養。三年,復乞罷,命以原官致仕。尋卒,賜祭葬,諡文恪。尹繼善自有傳。

陳元龍,字廣陵,浙江海寧人。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直南書房。郭琇劾高士奇,辭連元龍,謂與士奇結為叔侄,招納賄賂,命與士奇等並休致。語互詳士奇傳。元龍奏辯,謂:“臣宗本出自高,譜牒炳然。若果臣交結士奇,何以士奇反稱臣為叔?”事得白,命復任。累遷侍讀學士。元龍工書,為聖祖所賞,嘗命就御前作書,深被獎許。上御便殿書賜內直翰林,諭曰:“爾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當書以賜。”元龍奏臣父之闓年逾八十,家有愛日堂,御書榜賜之。四十二年,再遷詹事。以父病乞養歸,賜葠。時正編賦匯,令攜歸校對增益。上南巡,元龍迎謁,御書榜賜之闓及元龍母陸。之闓卒,喪終,召元龍授翰林院掌院學士。

五十年,遷吏部侍郎。授廣西巡撫。值廣東歲歉,廣西米價高,元龍遣官詣湖南采米平糶。五十四年,修築興安陡河閘,護兩廣運道。並於省城擴養濟院,立義學,創育嬰堂,建倉貯穀。五十七年,擢工部尚書。六十年,調禮部。世宗即位,命守護景陵。七年,與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額外大學士,尋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元龍在廣西,請開例民捐穀得入監。李紱為巡撫,請以捐穀為開墾費。上責其借名支銷,命元龍詣廣西清理。紱鏇奏:“元龍分得羨餘十一萬有奇,除在廣西捐公費九萬,又助軍需十萬。今倉穀尚有虧空,應令分償。”及授大學士,命免之。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令其子編修邦直歸侍養。行日,賜酒膳,令六部滿、漢堂官餞送,沿途將吏送迎。乾隆元年,命在籍食俸。尋卒,賜祭葬,諡文簡。

論曰:軾以德望尊,徐元夢以忠謇重。世宗譴允禩、允禟,徐元夢言:“二人罪當誅,原上念手足情緩其死。”二人者既死,吏議奴其子,軾言:“二人子實為聖祖孫,孰敢奴之?”世宗皆為動容。諒哉,古大臣不是過也。廷錫直內廷領戶部,邁柱等領疆節,卓然有績效。從典、尹泰皆以端謹奉職。古所謂大人長者,殆近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