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義》第九十二回 居大內聞耗哭遺臣 處局外嚴旨守中立


太后便語德菱道:“我朝舊例,帝後的像,須俟萬歲千秋後,方可照繪。今克姑娘欲為我畫像,我又不便當面回復,如何是好?”德菱道:“現在世界開通,越是聖明的帝後,越得肖像流傳各國,俾作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的肖像,幾乎傳遍地球,如老祖宗福壽雙全,何妨破例一繪!”太后聽到此語,方有些高興起來,無非喜諛。便道:“既如此,且擇個吉辰,令她來繪。”當即取出曆本,選了一個黃道吉日,飭人至美使館,通知克女士。屆期克姑娘入宮,對太后行禮畢,即請太后端坐開繪。太后此時已服盛裝,肅容上坐,約數刻鐘,見克姑娘並不開手,專睜著綠色的眸子,向太后呆瞧。太后語德菱道:“她眈眈視我,何故?”德菱道:“外人繪像與華人不同,外人落筆,先就神情上注意,所以繪成後,格外生色。聞她是畫中名手,臨池審慎,無怪其然。”確是游過外洋,見多識廣,故言之了了。太后道:“照汝說來,待她畫成,費時不少,我恰是不耐久坐的。”德菱道:“待臣女與她商量,或者可簡便一點。”當下與克女士商議,傳述太后的意思,克女士頗能體會,格外遷就,每日臨繪一小時,繪至兩星期才罷。及呈與太后,果然眉目如生。與拍照相似。太后很是喜歡,命賞千金。古人千金買骨,慈禧後獨千金買容。誰知憂喜相尋,一喜之後,又是一憂。宮監報到訊息,說是日俄將要開戰,把東三省作交戰場。東三省是中國幅員,如何被外人作為戰場?太后又未免焦勞。
這日俄開戰的事情,從何而起?小子先將原因表明。原來拳匪擾亂時,黑龍江將軍壽山,阿附端王,立意排外。適俄兵入黑龍江,欲假道黑龍江省城,至哈爾濱保護鐵路。哈爾濱在省城西南,系滿洲鐵路的中心點,壽山非但不允,反出兵去攻哈爾濱,一面厲兵秣馬,反由受琿城侵入俄境。自討苦吃。俄人正苦無隙可乘,得了這個好機會,遂磨拳擦掌,分三路進發。東路由琿春,中路由三姓,兩路趨援哈爾濱。西路陷愛琿,擊斃副都統鳳翔,並將中俄交界的屯駐旗人,統驅入黑龍江,進攻齊齊哈爾。即黑龍江省城。壽將軍束手無策,只有一條死路,還可走得,遂仰藥自盡,俄軍合趨吉林,轉向奉天,所至蹂躪。清兵及官吏,無一敢抗,東三省幾盡歸俄人掌握。奉天將軍增祺,鑒了壽山覆轍,遇著俄兵,事事聽命。俄兵陸續增添,多至十八萬人。等到北京議和後,俄使特別要挾,擬把東三省利權,一概取去。李相不從,俄使多方恫喝,強迫李相籤押。東南督撫及士紳,聯電力爭,英日兩國,也有違言,李相氣憤成病,竟至不起。東三省事,暫從緩議。
至光緒二十八年,始由慶王弈劻,大學士王文韶,與俄使雷薩爾,訂交收東三省條約。東三省的俄兵,限十八個月內,分三期撤退。此約定後,總道俄國如約撤兵,誰知俄國狡猾得很,第一次屆期,只略略減退幾名。第二次屆期,俄兵一個不去,反在吉林增加兵額,中國不敢詰責。那時虎視東業的日本國,與英國密訂攻守同盟,又聯合了美國,勸清政府急開放滿洲,作為各國通商場,免得俄人壟斷。清政府就將此言照會俄使,俄使百計阻撓,俄兵又遷延未撤。於是日人不肯坐視,自與駐日俄使,直接會商,硬要俄國撤兵。俄使不允所請,竟致兩國決裂,於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宣戰,把遼東作了戰場。
看官!你想這女掌男權,統轄全國的慈禧太后,女掌男權,統轄全國八字,正是西太后的好頭銜。焉有不耽憂之理?立召滿漢王大臣入宮,面議這事。當時滿大臣領袖,要算慶親王弈劻,漢大臣領袖,要算孫家鼐、瞿鴻璣。各人談論多時,議定了一個良法,奏聞太后。太后道:“東三省系祖宗陵寢所在,關係甚大。汝等議定這么計策,可保陵寢無礙么?”慶王道:“俄日戰線,想必不惹著陵寢,當可無虞。”太后道:“且電問各省疆吏,是否贊同?”慶王遵旨,即命軍機處擬電拍發。隔了一天,各省將軍督撫,多覆電贊成,復由慶王匯稟太后,太后就令擬好諭旨,頒發出去。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