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一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大將軍之與單于會也,而前將軍廣、右將軍食其軍別從東道,或失道,後擊單于。大將軍引還過幕南,乃得前將軍、右將軍。大將軍欲使使歸報,令長史簿責前將軍廣,廣自殺。右將軍至,下吏,贖為庶人。大將軍軍入塞,凡斬捕首虜萬九千級。
是時匈奴眾失單于十餘日,右谷蠡【索隱】:上音祿;下音犁,又音離。王聞之,自立為單于。單于後得其眾,右王乃去單于之號。
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右北平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軍既還,天子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集解】:徐廣曰:“粥,一作‘允’。”駰案:應劭曰“所降士有材力者”。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集解徐廣曰:“獲,一作‘護’。”【索隱】:小顏云:“涉謂涉水也。章渠,單于之近臣,謂涉水而破獲之。”漢書雲“涉獲單于章渠”也。以誅比車耆,【集解】:晉灼曰:“王號也。”【索隱】:比,必耳反。轉擊左大將,【索隱】:案:漢書名雙。斬獲旗鼓,歷涉離侯。【索隱】:漢書作“度難侯”。小顏雲“山名”。歷,度也。濟弓閭,【集解】:晉灼曰:“水名也。”【索隱】:弓,包愷音穹,亦如字讀。獲屯頭王、【集解】:漢書音義曰:“胡王號也。”韓王等三人,【集解】:徐廣曰:“王,一作‘藉’。”【索隱】:按:漢書雲“屯頭韓王等三人”。李奇曰“皆匈奴王號”。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正義】:積土為壇於山上,封以祭天也。祭地曰禪。登臨翰海。【集解】:張晏曰:“登海邊山以望海也。”【索隱】:按:崔浩雲“北海名,群鳥之所解羽,故云翰海”。廣異志雲“在沙漠北”。執鹵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三,取食於敵,逴【索隱】:音與“卓”同。卓,遠也。行殊遠而糧不絕,以五千八百戶益封驃騎將軍。”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屬驃騎將軍,會與城,【正義】:與音余。不失期,從至檮余【索隱】:音桃徒二音。山,斬首捕虜二千七百級,以千六百戶封博德為符離侯。北地都尉邢山【集解】:徐廣曰:“一作‘衛山’。”從驃騎將軍獲王,以千二百戶封山為義陽侯。故歸義因淳王復陸支、【索隱】:復,劉氏音伏,小顏音福。樓專王【索隱】:漢書作“剸”,並音專。小顏音之兗反也。伊即靬【索隱】:九言反。皆從驃騎將軍有功,以千三百戶封復陸支為壯侯,以千八百戶封伊即靬為眾利侯。從驃侯破奴、昌武侯安稽【集解】:徐廣曰:“姓趙,故匈奴王。”【索隱】:故匈奴王,姓趙也。從驃騎有功,益封各三百戶。校尉敢【索隱】:李廣子也。得旗鼓,為關內侯,食邑二百戶。校尉自為【索隱】:案:徐自為也。爵大庶長。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而大將軍不得益封,軍吏卒皆無封侯者。
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復入塞者不滿三萬匹。乃益置大司馬位,大將軍、驃騎將軍皆為大司馬。【集解】:如淳曰:“大將軍、驃騎將軍皆有大司馬之號也。”【索隱】:案:如淳雲“本無大司馬,今新置耳”。案:前謂太尉,其官又省,今武帝始置此位,衛將軍、霍驃騎皆加此官。定令,令驃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自是之後,大將軍青日退,而驃騎日益貴。舉大將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索隱】:案:孔文祥雲“謂質重少言,膽氣在中也。周仁‘陰重不泄’,其行亦同也”。有氣敢任。【索隱】:謂果敢任氣也。漢書作“往”,亦作“任”也。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集解】:徐廣曰:“穿地為營域。”【索隱】:穿域槅鞠。徐氏雲“穿地為營域”。槅鞠書有域說篇,又以杖打,亦有限域也。今之鞠戲,以皮為之,中實以毛,槅蹋為戲。劉向別錄雲“熬希兵勢,所以陳武事,知有材力也”。漢書作“熬稀薄H倉雲“鞠毛可耙暈戲”。鞠音巨六反。【正義】:按:槅鞠書有域說篇,即今之打球也。黃帝所作,起戰國時。程武士,知其材力也,若講武。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