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孫鼛 吳時 李昭玘 吳師禮 王漢之(弟渙之)黃廉 朱服 張舜民盛陶 章衡 顏復 孫升 韓川 龔鼎臣 鄭穆 席旦 喬執中

孫鼛,字叔靜,錢塘人。父直官,徙揚之江都。鼛年十五,游太學,蘇洵、滕甫稱之。用父任,調武平尉,捕獲名盜數十,謝賞不受。再調越州司法參軍,守趙抃薦其材。知偃師縣,蒲中優人詭僧服隱民間,以不語惑眾,相傳有異法,奔湊其門。鼛收按奸狀,立伏辜。韓縝鎮長安,辟入府;縝去,後來者仍挽之使留,居五年,簽書西川判官。或薦於朝,召對,擢提舉廣東常平。徽宗初,徙兩浙。由福建轉運判官召為屯田員外。

鼛微時與蔡京善,常曰:"蔡子,貴人也;然才不勝德,恐貽天下憂。"至是,京還朝,遇諸塗。既見,京逆謂曰:"我若用於天子,願助我。"鼛曰:"公誠能謹守祖宗之法,以正論輔人主,示節儉以先百吏,而絕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點江東刑獄。

未幾,入為少府少監、戶部郎中。縣官用度無藝,鼛與尚書曾孝廣、侍郎許幾謀曰:"日增一日,歲增一歲,天下之財豈能給哉?"共疏論之。當國者不樂,孝廣、幾由是罷,徙鼛開封。遷太僕卿、殿中少監。

四輔建,以顯謨閣待制知曹州。論經始規畫之勞,轉太中大夫,徙鄆州。邑人子為"草祭"之謠,指切蔡京。鼛以聞,京怒,使言者誣以它謗,提舉鴻慶宮。起知單州,遂致仕。靖康二年卒,年八十六。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曰通靖。

鼛篤於行義,在廣東時,蘇軾謫居惠州,極意與周鏇。二子娶晁補之、黃庭堅女,黨事起,家人危懼,鼛一無所顧。時人稱之。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運使檄州餫米五萬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於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而夕至矣。"使者從其言。

陸師閔乾秦、蜀茶馬,闢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聞乎?"

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大觀興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聖祖,祝板書臣名,而釋奠孔子,但列中祀。數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禮事之?"乃止。遷太僕少卿。

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飢,發公粟以振民。童貫經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侍何欣謫監衡州酒,猶領節度使,時奏奪之。

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乾,渝之必速亂。"蔡攸聞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提舉上請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累歲而卒,年七十八。

時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李昭玘,字成季,濟南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擢進士第,徐州教授。守孫覺深禮之,每從容講學及古人行己處世之要,相得歡甚。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

通判潞州,潞民死多不葬,昭玘斥官地,畫兆竁,具棺衾,作文風曉之,俗為一變。入為秘書丞、開封推官,俄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府黨奪官。

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韓忠彥欲用為起居舍人,曾布持之,布使山陵,命始下。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詔以昭玘嘗傾搖先烈,每改元豐敕條,倡從寬之邪說,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居閒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寓意法書、圖畫,貯於十囊,命曰:"燕遊十友",為之序,以為:"與今之人友,或趨附而陷於禍,吾寧與十者友,久益有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