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義》第七十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


世忠奏達平江,高宗喜語趙鼎道:“各路將士,翕然效命,所以得卻強敵,但皆由卿一人之力。”鼎拜謝道:“事出聖斷,臣何力可言?惟強寇今雖遁歸,他日未必不來,須博採群言,為善後計。”實是要著。高宗稱善。乃詔令宰執以下,會議攻戰備御的方法。侍御史魏矼等,奏請罷“講和”二字,代以“攻守”,飭厲諸將,力圖攘敵。所以魏良臣持來金約,簡直不復,命韓世忠屯鎮江,劉光世屯太平,張俊屯建康,搜兵閱乘,協力防禦。召張浚還行在,扈蹕回臨安,進趙鼎、張浚為左右僕射,並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各路軍馬,時在紹興五年二月。隨時點清年月,以清眉目。小子有詩詠道:
將相同逢濟世才,六飛一出敵人回。
當年廟算能長定,大業胡為不再恢?
嗣聞金主晟已殂,兄孫亶繼立,免不得又要遣使了。欲知所使何人,待至下回再詳。
得趙鼎、張浚為相,得岳飛、韓世忠為將,此正天子高宗以恢復之機,令其北向以圖中原,不致終淪江左也。觀岳飛之一出襄、漢,而六郡即平,觀韓世忠之獨扼江、淮,而二寇屢敗,高宗亦嘗褒獎岳飛,嘉許韓世忠,似非不知韓、岳之忠勇者。迨下詔親征,出次平江,而金、齊二軍,又即遠颺,雖未必因戰敗而去,然亦可藉此以作士心,挽國脈,此後能決定廟謨,用賢禦寇,安知中原之不可復?詎必鰓鰓然議和為哉?本回所敘,實南宋轉捩之機關,宋之所以不即亡者,賴有此爾。一陽初長,剝極而復,奈何高宗之得此已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