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義》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


驀有警信傳至,曹國公烏祿,已即位東京,改元大定。亮不禁拊髀長嘆道:“朕本欲平江南,改元大定,不料烏祿先已如此,這難道是天意不成?”因從文牘篋中,取出改元擬詔,有“一戎衣天下大定”等語,指示群臣,並與語道:“烏祿既叛,朕只好北歸,平定內亂,再來伐宋了。”李通接著道:“陛下親入宋境,無功即歸,若眾潰在前,敵乘諸後,大事去了。”亮又道:“既如此,且分兵渡江,朕當北返。”李通復道:“陛下北去,就使留兵渡江,恐將士亦皆懈體。為陛下計,不若令燕北諸軍,先行渡江,免得他有異志,且斂舟自毀,絕他歸望,那時眾知必死,銳意南進,不怕宋室不滅。滅宋以後,陛下威靈大振,回旗北指,平亂如反掌了。”不如是,何由致斃?亮大喜道:“事貴神速,明日再行進兵。”乃傳諭諸將,越宿進發。到了次日,亮督軍再進,甫至楊林河口,見已有海舟,排列非常嚴肅,不由的驚詫起來。看官道海舟裡面,系是何人?原來是宋將盛新。他受虞允文命令,料知亮必復來,已於夜半駛舟直上,整備著許多火箭,來燒金船。亮還道宋軍無備,因此詫異,正擬上前突陣,忽聞鼓聲一響,宋船中的火箭,好似萬道金光,一齊射至。天空中的風伯,也助宋逞威,把金舟盡行延燒。亮亟督兵撲救,偏宋師四面駛集,都來縱火,連亮自坐的龍鳳舟,也被燃著。亮且撲且遁,好容易奔回北岸,龍頭也焦了,鳳尾也黑了,其餘三百號戰船,只剩了一半,還都是殘缺不全,不能再駛。亮遭此大敗,急得暴躁不堪,便欲將各舟盡行毀去。還是蒲盧渾獻上一策,請招降宋將王權,為疑間計。仍似做夢。亮依計而行,遣使持詔至宋營。允文得書,微笑道:“這明明是反間計,敢來欺我嗎?”遂親作復書,交來使去訖。金使持書回報,亮拆書閱讀道:“權因退師,已置憲典,新將李顯忠也願再戰,以決雌雄。”亮讀畢,旁顧諸將道:“我只知南宋老將,有一劉錡,怎么又有一個李顯忠,也這般厲害?”諸將多不知顯忠履歷,無詞可對,惟有一偏校道:“莫非就是李世輔?”亮聞言益怒,遂召入梁漢臣,厲聲叱道:“你首先勸朕渡江,難道不知有李世輔么?”言未已,拔劍一揮,把漢臣斬作兩段。並命將龍鳳舟毀去。連造舟工役,亦殺死兩人,自率兵趨向揚州去了。正是:
一鼓竟能褫逆魄,六軍從此服儒生。
看官欲問李顯忠履歷,待小子下回表明。
歷代無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於天,大舉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奪其魄耳。假使高宗構有恢復之志,聲其罪而加之討,則南北義士,奮起討逆,大憝授首,炎宋中興,寧非快事?乃聞寇南來,即思退避,愚弱不振,一至於此。幸陳康伯勸阻於內,虞允文達權於外,始得僥倖一勝,保全東南。論者謂以弱制強,以寡敗眾,允文之功居多。夫允文誠有功,然安知非天之嫉亮已甚,特借義士忠臣以誅逐之耶?故予謂採石一役,蓋猶有天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