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州郡三



廣興公相,吳孫皓甘露元年,分桂陽南部都尉,立為始興郡。晉武帝平吳,以屬廣州,成帝度荊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又度廣州;三十年,復度湘州。明帝泰始六年,立岡湲縣,割始興之封陽、陽山、含洭三縣,立宋安郡,屬湘州。泰豫元年復囗,省岡湲縣,改始興曰廣興。領縣七,戶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六,口七萬六千三百二十八。去州水二千三百九十;去京都水五千。

曲江侯相,漢舊縣,屬桂陽。

桂陽令,漢舊縣,屬桂陽。

陽山侯相,漢舊縣,後漢曰陰山,屬桂陽。吳始興郡無此縣,當是晉後立。

貞陽侯相,漢舊縣,名湞陽,屬桂陽。宋明帝泰始三年,改"湞"為"貞"。

含洭男相,漢舊縣,屬桂陽。

始興令,吳立。

中宿令,漢舊縣,屬南海,吳度。

臨慶內史,吳分蒼梧立為臨賀郡,屬廣州;晉成帝度荊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度廣州;三十年,復度湘州。明帝改名。領縣九,戶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三萬一千五百八十七。去州水陸二千八百;去京都水陸五千五百七十。

臨賀侯相,漢舊縣。《晉太康地誌》、王隱雲屬南海,而二漢屬蒼梧,當是吳所度。

馮乘侯相,漢舊縣,屬蒼梧。

富川令,漢舊縣,屬蒼梧。

封陽侯相,漢舊縣。

興安侯相,吳立曰建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謝沐長,漢舊縣,屬蒼梧。

寧新令,二漢無,當是吳所立,屬蒼梧,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開建令,文帝分封陽立宋昌、宋興、開建、武化、徃徃(徃音生)、永固、綏南七縣。後又分開建、武化、宋昌三縣立宋建郡,屬廣州。孝武大明元年悉省,唯余開建縣。

撫寧令,宋末立。

始建內史,吳孫皓甘露元年,分零陵南部都尉立始安郡,屬廣州;晉成帝度荊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度廣州;三十年,復度湘州。明帝改名。領縣七,戶三千八百三十,口二萬二千四百九十。去州水二千八十,陸二千六百三十;去京都水五千五百九十。

始安子相,漢舊縣,屬零陵。

熙平令,吳立為尚安,晉武改。

永豐男相,吳立。

荔浦令,漢舊縣,屬蒼梧。

平樂侯相,吳立。

建陵男相,吳立,屬蒼梧,宋末度。

樂化左令,宋末立。

雍州刺史,晉江左立。胡亡氐亂,雍、秦流民多南出樊、沔,晉孝武始於襄陽僑立雍州,並立僑郡縣。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割荊州之襄陽、南陽、新野、順陽、隨五郡為雍州,而僑郡縣猶寄寓在諸郡界。孝武大明中,又分實土郡縣以為僑郡縣境。徐志雍州有北上洛、北京兆、義陽三郡。北上洛,晉孝武立,領上洛、北商、酆陽、陽亭、北拒陽五縣。北京兆領北藍田、霸城、山北三縣。並雲景平中立。義陽,雲晉安帝立,領平氏、襄鄉二縣。酆陽、陽亭、北拒陽,並雲安帝立,余縣不注置立。今並無此三郡。今領郡十七,縣六十,戶三萬八千九百七十五,口十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七。去京都水四千四百,陸二千一百。

襄陽公相,魏武帝平荊州,分南郡編以北及南陽之山都立,屬荊州。魚豢雲,魏文帝立。《永初郡國》、何志並有宜城(漢舊縣,屬南郡。)、鄀、上黃縣(並別見)。徐志無。領縣三,戶四千二十四,口一萬六千四百九十六。

襄陽令,漢舊縣,屬南郡。

中廬令,漢舊縣,屬南郡。

巳阝縣令,漢舊縣,屬南郡。

南陽太守,秦立,屬荊州。《永初郡國》有比陽、魯陽、赭陽、西鄂、俯犨、葉、雉、博望八縣(並漢舊縣)。何志無犨、雉。徐志無比陽、魯陽、赭陽、西鄂、博望,而有葉,余並同。孝武大明元年,省葉縣。領縣七,戶四千七百二十七,口三萬八千一百三十二。去州三百六十,去京都水四千四百。

宛縣令,漢舊縣。

涅陽令,漢舊縣。

雲陽男相,漢舊縣。故名育陽,晉孝武改。

冠軍令,漢舊縣,武帝分穰立。

酈縣令,漢舊縣。

舞陰令,漢舊縣。

許昌男相,徐志無,此後所立。本屬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