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后妃



全堂給使,置五人。

宮閨給使,置六人。比房。

孝穆趙皇后,諱安宗,下邳僮人也。祖彪,字世范,治書侍御史。父裔,字彥胄,平原太守。後以晉穆帝昇平四年嬪孝皇,晉哀帝興寧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其日,後以產疾殂于丹徒官舍,時年二十一。葬晉陵丹徒縣東鄉練璧里雩山。宋初追崇號謚,陵曰興寧。

永初二年,有司奏曰:"大孝之德,盛於榮親。一人有慶,光被萬國。是以靈文寵於西京,壽張顯於隆漢。故平原太守趙裔、故洮陽令蕭卓,並外屬尊戚,不逮休寵。臣等仰述聖思,遠稽舊章,並可追贈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綏。裔命婦孫可豫章郡建昌縣君,卓命婦趙可吳郡壽昌縣君。"孫氏,東莞人也。其年,又詔曰:"推恩之禮,在情所同。故內樹宗子,外崇後屬,爰自漢、魏,鹹遵斯典。外祖趙光祿、蕭光祿,名器雖隆,茅土未建,並宜追封開國縣侯,食邑五百戶。"於是追封裔臨賀縣侯。裔長子宣之,仕至江乘令。蚤卒,無子,以弟孫襲之繼宣之紹封。襲之卒,子祖憐嗣。齊受禪,國除。宣之弟倫之,自有傳。

孝懿蕭皇后,諱文壽,蘭陵蘭陵人也。祖亮,字保祚,侍御史。父卓,字子略,洮陽令。孝穆後殂,孝皇帝娉後為繼室,生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義熙七年,拜豫章公太夫人。高祖為宋王,又加太妃之號。高祖以十二年北伐,仍停彭城、壽陽,至元熙二年入朝,因受晉禪;在外凡五年,後常留東府。高祖踐阼,有司奏曰:"臣聞道積者慶流,德洽者禮備。故祗敬表於崇高,嘉號彰於盛典。伏惟太妃母儀之德,化穆不言,保翼之訓,光被洪業。雖幽明同慶,而稱謂未窮。稽之前代,禮有恆準,宜式遵舊章,允副群望。臣等請上宋王太后號皇太后。"故有司奏猶稱太妃也。

上以恭孝為行,奉太后素謹,及即大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未嘗失時刻。

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后。景平元年,崩於顯陽殿,時年八十一。遺令曰:"孝皇背世五十餘年,古不祔葬。且漢世帝後陵皆異處,今可於塋域之內,別為一壙。孝皇陵墳本用素門之禮,與王者制度奢儉不同,婦人禮有所從,可一遵往式。"乃開別壙,與興寧陵合墳。初,高祖微時,貧約過甚。孝皇之殂,葬禮多闕;高祖遺旨,太后百歲後不須祔葬。至是故稱後遺旨施行。

卓,初與趙裔俱贈金紫光祿大夫,又追封封陽縣侯,妻下邳趙氏封吳郡壽昌縣君。卓子源之襲爵,源之見子《思話傳》。

武敬臧皇后,諱愛親,東莞人也。祖汪,字山甫,尚書郎。父俊,字宣乂,郡功曹。後適高祖,生會稽宣長公主興弟。高祖以儉正率下,後恭謹不違。及高祖興復晉室,居上相之重,而後器服粗素,不為親屬請謁。義熙四年正月甲午,殂於東城,時年四十八。追贈豫章公夫人,還葬丹徒。高祖臨崩,遺詔留葬京師,於是備法駕,迎梓宮祔葬初寧陵。

宋初,追贈俊金紫光祿大夫,妻高密叔孫氏封遷陵永平鄉君。俊子燾,燾弟熹,熹子質,自有傳。

武帝張夫人,諱闕,不知何郡縣人也。義熙初,得幸高祖,生少帝,又生義興恭長公主惠媛。永初元年,拜為夫人。少帝即位,有司奏曰:"臣聞嚴親敬始,所因者本,充孝之道,由中被外。伏惟夫人德並坤元,徽音光劭,發祥兆慶,誕啟聖明。宜崇極徽號,允備盛則。從《春秋》母以子貴之義,遵漢、晉推愛之典,謹上尊號為皇太后,宮曰永樂。"少帝既廢,太后還璽紱,隨居吳縣。太祖元嘉元年,拜營陽王太妃。三年,薨。

少帝司馬皇后,諱茂英,河內溫人,晉恭帝女也。初封海鹽公主,少帝以公子尚焉。宋初,拜皇太子妃。少帝即位,立為皇后。元嘉元年,降為營陽王妃,又為南豐王太妃。十六年薨,時年四十七。

武帝胡婕妤,諱道安,淮南人。義熙初,為高祖所納,生文帝。五年,被譴賜死,時年四十二。葬丹徒。高祖踐阼,追贈婕妤。太祖即位,有司奏曰:"臣聞德厚者禮尊,慶深者位極。故閟宮既構,詠歌先妣;園陵崇衛,聿追來孝。伏惟先婕妤柔明塞淵,光備六列,德昭坤範,訓洽母儀。用能啟祚聖明,奄宅四海。嚴親莫逮,天祿永違。臣等遠準《春秋》,近稽漢、晉。謹上尊號曰章皇太后,陵曰熙寧。"立廟於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