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州郡一



南城令。(別見)

武陽令。(別見)

廣平令,前漢屬廣平,後漢屬鉅鹿,《太康地誌》屬廣平。

濟陽太守,晉惠分陳留為濟陽國。領縣二,戶一千二百三十二,口八千一百九十二。

考城令,前漢曰甾,屬梁國,章帝更名,屬陳留。《太康地誌》無。

鄄城令。(別見)

南魯郡太守(魯郡別見),又有樊縣。(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太康地誌》屬任城也。)今領縣二,戶一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千八百一十八。

魯令。(別見)

西安令,漢舊名,本屬齊郡。齊郡過江僑立,後省,以西安配此。文帝元嘉十八年,以樊並西安。《永初郡國》無西安縣。

徐州刺史,後漢治東海郯縣,魏、晉、宋治彭城。明帝世,淮北沒寇,僑立徐州,治鍾離。泰豫元年,移治東海朐。後廢帝元徽元年,分南兗州之鐘離、豫州之馬頭,又分秦郡之頓丘、梁郡之谷熟、歷陽之酇,立新昌郡,置徐州,還治鍾離。今先列徐州舊郡於前,以新割系。舊領郡十二,縣三十四。戶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五,口十七萬五千九百六十七。今領郡三,縣九。彭城去京都水一千三百六十,陸一千。

彭城太守,漢高立為楚國,宣帝地節元年,改為彭城郡;黃龍元年,又為楚國;章帝還為彭城。領縣五,戶八千六百二十七,口四萬一千二百三十一。

彭城令,漢縣。

呂令,漢舊縣。

蕃令,漢舊縣,屬魯。晉惠帝元康中度。蕃音皮;漢末太傅陳蕃子逸為魯相,改音。

薛令,漢舊縣,屬魯。晉惠帝元康中度。

留令,漢舊縣。

沛郡太守,秦泗水郡,漢高更名。舊屬豫州,江左改配。領縣三,戶五千二百九,口二萬五千一百七十。去州陸六十;去京都一千。

蕭令,漢舊縣。

相令,漢舊縣。

沛令,漢舊縣。

下邳太守,前漢本臨淮郡,武帝立,明帝改為下邳。晉武帝分下邳之淮南為臨淮,而下邳如故。領縣三;戶三千九十九,口一萬六千八十八。去州水二百,陸一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六十,陸八百。

下邳令,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太康地誌》屬下邳。

良成令,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太康地誌》屬下邳。

僮令,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太康地誌》屬下邳。

蘭陵太守,晉惠帝元康元年,分東海立。領縣三,戶三千一百六十四,口一萬四千五百九十七。去州陸二百;去京都水一千六百,陸一千三百。

昌慮令,漢舊縣。

承令,漢舊縣。

合鄉令,漢舊縣。

東海太守,秦郯郡,漢高更名。明帝失淮北,僑立青州於贛榆縣。泰始七年,又立東海縣屬東海郡,又割贛檢置郁縣,立西海郡,並隸僑青州。領縣二,戶二千四百一十一,口一萬三千九百四十一。去州水一千,陸八百;去京都水一千,陸六百七十。

襄賁令,漢舊縣。

贛榆令,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海。魏省,晉武帝太康元年復立。

東莞太守,晉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鹹寧三年,復以合琅邪,太康十年復立。領縣三,戶八百八十七;口七千三百二十。去州陸七百。去京都水二千,陸一千四百。

莒令,前漢屬城陽,後漢屬琅邪。孝武大明五年改為長。

諸令,前漢屬城陽,後漢屬琅邪,《晉太康地誌》屬城陽。

東莞令,漢舊縣。

東安太守,東安故縣名,前漢屬城陽,後漢屬琅邪,《晉太康地誌》屬東莞,晉惠帝分東莞立。領縣三,戶一千二百八十五,口一萬七百五十五。去州陸七百;去京都陸一千三百。

蓋令,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太山,《晉太康地誌》屬樂安。孝武大明五年改為長。

新泰令,魏立,屬泰山。

發乾令,漢舊名,屬東郡。《太康地誌》無,江左來配。

琅邪太守,秦立。領縣二,戶一千八百一十八,口八千二百四十三。去州陸四百;去京都水一千五百,陸一千一百。

費令,前漢屬東海,後漢屬泰山,《晉太康地誌》屬琅邪。

即丘令,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太康地誌》屬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