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四十 志第三十◎百官下



家令,一人。丞一人。晉世置。漢世太子食湯沐邑十縣,家令主之。又主刑獄飲食,職比廷尉、司農、少府。漢東京主食官令。食官令,晉世自為官,不復屬家令。

率更令,一人。主宮殿門戶及賞罰事,職如光祿勛、衛尉。漢東京掌庶子、舍人,晉世則不也。自漢至晉,家令在率更下;宋則居上。

仆,一人。漢世太子五日一朝,非入朝日,遣仆及中允旦入請問起居,主車馬、親族,職如太僕、宗正。自家令至仆,為太子三卿。三卿,秩千石。

門大夫,二人。漢東京置,職如中郎將,分掌遠近表箋。秩六百石。

中庶子,四人。職如侍中。漢東京員五人,晉減為四人。秩六百石。

中舍人,四人。漢東京太子官屬有中允之職,在中庶子下,洗馬上,疑若今中書舍人矣。中舍人,晉初置,職如黃門侍郎。

食官令,一人。職如太官令。漢東京官也。今屬中庶子。

庶子,四人。職比散騎常侍、中書監令。晉制也。漢西京員五人,漢東京無員,職如三署中郎。古者諸侯世子,有庶子之官,秦因其名也。秩四百石。

舍人,十六人。職如散騎、中書侍郎。晉制也。二漢無員,掌宿衛如三署中郎。

洗馬,八人。職如謁者、秘書郎也。二漢員十六人。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秩比六百石。

太子左衛率,七人。太子右衛率,二人。二率職如二衛。秦時直雲衛率,漢因之。主門衛。晉初曰中衛率,泰始分為左右,各領一軍。惠帝時,愍懷太子在東宮,加置前後二率。成都王穎為太弟,又置中衛,是為五率。江左初,省前後二率。孝武太元中又置。皆有丞,晉初置。宋世止置左右二率。秩舊四百石。

太子屯騎校尉。太子步兵校尉。太子翊軍校尉。三校尉各七人,並宋初置。屯騎、步兵,因台校尉;翊軍,晉武帝太康初置,始為台校尉,而以唐彬居之,江左省。

太子冗從僕射,七人。宋初置。

太子旅賁中郎將,十人。職如虎賁中郎將。宋初置。《周官》有旅賁氏。漢制,天子有虎賁,王侯有旅賁。旅,眾也。

太子左積弩將軍,十人。太子右積弩將軍,二人。漢東京積弩將軍,雜號也,無左右之積弩。魏世至晉江左,左右積弩為台職,領營兵。宋世度東宮,無復營矣。

殿中將軍,十人。殿中員外將軍,二十人。宋初置。

平越中郎將,晉武帝置,治廣州,主南越。

南蠻校尉,晉武帝置,治襄陽。江左初省。尋又置,治江陵。宋世祖孝建中省。

西戎校尉,晉初置,治長安。安帝義熙中又置,治漢中。

寧蠻校尉,晉武帝置,治襄陽,以授魯宗之。

南夷校尉,晉武帝置,治寧州。江左改曰鎮蠻校尉。四夷中郎校尉,皆有長史、司馬、參軍。魏、晉有雜號護軍,如將軍,今猶有鎮蠻、安遠等護軍。鎮蠻以加廬江、晉熙、西陽太守。安遠以加武陵內史。

刺史,每州各一人。黃帝立四監以治萬國,唐、虞世十二牧,是其職也。周改曰典,秦曰監御史,而更遣丞相史分刺諸州,謂之刺史。刺之為言,猶參覘也。寫書亦謂之刺。漢制,不得刺尚書事是也。刺史班行六條詔書,其一條曰,強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強陵弱,以眾暴寡;其二條曰,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其三條曰,二千石不恤疑獄,風厲殺人,怒則加罰,喜則任賞,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詳訛言;其四條曰,二千石選署不平,苟阿所愛,蔽賢寵頑;其五條曰,二千石子弟恃怙榮勢,請託所監;其六條曰,二千石違公下比,阿附豪強,通行貨賂,割損正令。歲終則乘傳詣京師奏事。成帝綏和元年,改為牧。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刺史。前漢世,刺史乘傳周行郡國,無適所治。後漢世,所治始有定處,止八月行部,不復奏事京師。晉江左猶行郡縣詔,棗據《追遠詩》曰:"先君為鉅鹿太守,迄今三紀。忝私為冀州刺史,班詔次於郡傳"是也。靈帝世,天下漸亂,豪桀各據有州郡,而劉焉、劉虞並自九卿出為益州、幽州牧,其任漸重矣。官屬有別駕從事史一人,從刺史行部;治中從事史一人,主財谷簿書;兵曹從事史一人,主兵事;部從事史每郡各一人,主察非法;主簿一人,錄閣下眾事,省署文書;門亭長一人,主州正門;功曹書佐一人,主選用;《孝經》師一人,主試經;月令師一人,主時節祠祀;律令師一人,平律;簿曹書佐一人,主簿書;典郡書佐每郡各一人,主一郡文書:漢制也。今有別駕從事史、治中從事史、主簿、西曹書佐、祭酒從事史、議曹從事史、部郡從事史,自主簿以下,置人多少,各隨州,舊無定製也。晉成帝鹹康中,江州又有別駕祭酒,居僚職之上,而別駕從事史如故,今則無也。別駕、西曹主吏及選舉事,治中主眾曹文書事。西曹,即漢之功曹書佐也。祭酒分掌諸曹兵、賊、倉、戶、水、鎧之屬。揚州無祭酒,而主簿治事。荊州有從事史,在議曹從事史下,大較應是魏、晉以來置也。今廣州、徐州有月令從事,若諸州之曹史,漢舊名也。漢武元封四年,令諸州歲各舉秀才一人。後漢避光武諱,改茂才。魏復曰秀才。晉江左揚州歲舉二人,諸州舉一人,或三歲一人,隨州大小,並對策問。晉東海王越為豫州牧,牧置長史、參軍,庾凱為長史,謝鯤為參軍,此為牧者則無也。牧,二千石;刺史,六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