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五行四



明帝泰始五年四月壬辰,京邑雨雹。

後廢帝元徽三年五月乙卯,京邑雨雹。

雷震:

魏明帝景國中,洛陽城東橋、洛水浮橋桓楹,同日三處俱震;尋又震西城上候風木飛烏。時勞役大起,帝尋晏駕。

吳孫權赤烏八年夏,震宮門柱;又擊南津大橋桓楹。

孫亮建興元年十二月朔,大風震電;是月又雷雨。義同前說。亮終廢。

晉武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朔,淮南郡震電。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毗陵雷電,南沙司鹽都尉戴亮以聞。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廬江、建安雷電大雨。

晉惠帝永康元年六月癸卯,震崇陽陵標西南五百步,標破為七十片。是時賈后陷害鼎輔,寵樹私戚。與漢桓帝時震憲陵寢同事也。後終誅滅。晉惠帝永興二年十月丁丑,雷電。

晉懷帝永嘉四年十月,震電。

晉元帝永昌二年七月丙子朔,雷震太極殿柱。永昌二年十一月,會稽、吳郡雨震電。

晉明帝太寧元年七月丙子朔,震太極殿柱。

晉成帝鹹和元年十月己巳,會稽郡大雨震電。鹹和三年六月辛卯,臨海大雷,破郡府內小屋柱十枚,殺人。鹹和三年九月二日立冬,會稽震電。鹹和四年十二月,吳郡、會稽震電。鹹和四年十二月,丹陽震電。

晉穆帝永和七年十月壬午,雷雨、震電。晉穆帝昇平元年十一月庚戌,雷;乙丑,又雷。昇平五年十月庚午,雷發東南。

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六月甲寅,雷震含章殿四柱。太元五年十二月,雷聲在南方。太元十四年七月甲寅,震宣陽門西柱。

晉安帝隆安二年九月壬辰,雨雷。晉安帝元興三年,永安皇后至自巴陵。將設儀導入宮,天雷,震人馬各一俱殪。晉安帝義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朔,西北疾風;癸丑,雷。義熙五年六月丙寅,震太廟,破東鴟尾,徹壁柱。義熙六年正月丙寅,雷;丁卯,又雪。義熙六年十二月壬辰,大雷。義熙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乙亥,又雷。

宋文帝元嘉四年十一月癸丑,雷。元嘉五年六月丙寅,震太廟,破東鴟尾,徹壁柱。元嘉六年正月丙寅,雷且雪。元嘉七年十月丙子,雷。元嘉八年十二月庚辰,雷。元嘉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且雪。元嘉十四年,震初寧陵口標,四破至地。十七年,廢大將軍彭城王義康。骨肉相害,自此始也。

前廢帝景和元年九月甲午,雷震。明帝泰始二年九月辛巳,雷震。泰始四年十月辛卯,雷震。泰始四年十一月癸卯朔,雷震。泰始五年十一月乙巳,雷震。泰始六年十一月庚午,雷。

後廢帝元徽三年九月戊戌,雷。元徽三年九月丁未,雷。元徽三年九月戊午,雷震。元徽三年十月辛未,雷;甲戌,又雷。

從帝升明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丙申,震建陽門。

鼓妖:

晉惠帝元康九年三月,有聲若牛,出許昌城。十二月,廢太子,幽於許宮。按《春秋》晉文公柩有聲如牛,劉向以為鼓妖。其說曰:"聲如此,怒象也。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甲之禍。"此其類也。明年,賈后遣黃門孫慮殺太子,擊以藥杵,聲聞於外。

蘇峻在歷陽,外營將軍鼓自鳴,如人弄鼓者。峻手自斫之,曰:"我鄉土時有此,則城空矣。"俄而作亂夷滅。此聽不聰之罰,鼓妖先作也。石虎末,洛陽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鳴喚,聲聞四十里。虎遣人打落兩耳及尾,鐵釘釘四腳。

晉孝武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朔,東北有聲如雷。案劉向說以為:"雷當托於雲,猶君托於臣。"無雲而雷,此君不恤下,下民將叛之象也。及帝崩而天下漸亂,孫恩、桓玄交陵京邑。

吳興長城縣夏架山有石鼓,長丈余,面徑三尺所,下有盤石為足,鳴則聲如金鼓,三吳有兵。晉安帝隆安中大鳴,後有孫靈秀之亂。

魚孽:

魏齊王嘉平四年五月,有二魚集於武庫屋上。此魚孽也。王肅曰:"魚生於淵,而亢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後果有東關之敗。乾寶又以為高貴鄉公兵禍之應。二說皆與班固旨同。

晉武帝太康中,有鯉魚二見武庫屋上。乾寶曰:"武庫兵府,魚有鱗甲,亦兵類也。魚既極陰,屋上太陽,魚見屋上,象至陰以兵革之禍乾太陽也。"至惠帝初,誅楊駿,廢太后,矢交館閣。元康末,賈后謗殺太子,尋亦誅廢。十年間,母后之難再興,是其應也。自是禍亂構矣。京房《易妖》曰:"魚去水,飛入道路,兵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