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二十八 志第二十三



左右領左右府,改為左右備身府,各置備身郎將一人。又各置直齋二人以貳之,並正四品,掌侍衛左右。統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並正六品。(千牛掌執千牛刀宿衛,司射掌供御弓箭。)置長史,正六品,錄事,司兵、倉、騎,參軍等員,並正八品。有折衝郎將,各三人,正四品,掌領驍果。又各置果毅郎將三人以貳之,從四品。其驍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將以領之。以武勇郎將為副員,同鷹揚、鷹擊。有司兵、司騎二局,並置參軍事。

左右監門府,改將軍為郎將,各置一人,正四品,直閣各六人,正五品。置官屬,並同備身府。又增左右門尉員一百二十人,正六品;置門候員二百四十人,正七品。並分掌門禁守衛。

門下坊減內舍人、洗馬員,各置二人,減侍醫,置二人。改門大夫為宮門監,正字為正書。

典書坊改太子舍人為管記舍人,減置四人,改通事舍人為宣令舍人,為八員。家令改為司府令,內坊承直改為典直。

左右衛率改為左右侍率,正四品。改親衛為功曹,勛衛為義曹,翊衛為良曹。罷直齋、直閣員。

左右宗衛率改為左右武侍率,正四品。

左右虞候開府改為左右虞候率,正四品,並置副率。

左右內率降為正五品。千牛備身改為司仗左右,備身左右改為主射左右。各員八人。

左右監門率改為宮門將,降為正五品。監門直長改為直事,置六十人。

開皇中,置國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為九等者,至是唯留王、公、侯三等。余並廢之。

王府諸司參軍,更名諸司書佐,屬參軍則直以屬為名。改國令為家令。自余以國為名者,皆去之。

行宮所在,皆立總監以司之。上宮正五品,中宮從五品,下宮正七品。隴右諸牧,置左、右牧監各一人,以司統之。

罷州置郡,郡置太守。上郡從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從四品。京兆、河南則俱為尹,並正三品。罷長史、司馬,置贊務一人以貳之。(京兆、河南從四品,上郡正五品,中郡從五品,下郡正六品。)次置東西曹掾,(京兆、河南從五品,上郡正六品,中郡從六品,下郡正七品。)主簿,司功、倉、戶、兵、法、士曹等書佐,各因郡之大小而為增減。改行參軍為行書佐。舊有兵處,則刺史帶諸軍事以統之,至是別置都尉,副都尉。都尉正四品,領兵,與郡不相知。副都尉正五品。又置京輔都尉,從三品,立府於潼關,主兵領遏。並置副都尉,從四品。又置諸防主、副官,掌同諸鎮。大興、長安、河南、洛陽四縣令,並增為正五品。諸縣皆以所管閒劇及衝要以為等級。丞、主簿如故。其後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京兆、河南,則謂之內史。又改郡贊務為丞,位在通守下,縣尉為縣正,尋改正為戶曹、法曹,分司以承郡之六司。河南、洛陽、長安、大興,則加置功曹,而為三司,司各二人。郡縣佛寺,改為道場,道觀改為玄壇,各置監、丞。京都諸坊改為里,皆省除里司,官以主其事。

帝自三年定令之後,驟有制置,制置未久,隨復改易。其餘不可備知者,蓋史之闕文雲。

《隋書》 唐·魏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