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第九十八回 遺錦襪老嫗獲錢 聽雨鈴樂工度曲


庭前琪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歌未竟,只聞得遠遠地亦有歌唱之聲。上皇靜聽良久,雖聽不出他唱些什麼,卻覺得音聲清亮,回顧左右道:“此歌者莫非也是梨園舊人么?”高力士奏道:“此或是民間男婦偶然歌唱,未必便是梨園舊人。昨聞黃幡綽已病故,梨園舊人供御的,亦漸稀少了。”上皇聞奏,愈覺愴然道:“朕近日所作雨淋鈴曲,幡綽唱來最好,今不可得聞矣!”時李謨、張野狐二人侍側,力士團奏言此二人的技藝,亦不亞於幡綽。上皇遂命野狐,將雨淋鈴曲奏來,李謨可吹笛和之。二人領旨,野狐頓開喉嚨唱將起來,李謨即將仙翁所贈短笛相和,音聲清徹,真箇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足使近聽增悲,遠聞興慨。
看官,你道那雨淋鈴曲,為何而作?當時上皇自成都起駕回京,路途之間,思念楊妃,滿腔愁緒。至斜谷口值連雨經旬,車駕過棧道,雨中聞車上鈴聲,隔山相應,其聲甚覺淒涼,因顧黃幡綽道:“你聽這鈴聲何如?朕愁耳聽來,甚是不堪。”幡綽便插科聽道:“這鈴兒大不敬,當治罪。”上皇道:“你又來作戲了,鈴聲如何是不敬?”幡綽道:“鈴聲如話,臣獨解之,但不敢奏聞。”上皇曉得他是戲言,便道:“汝儘管說來,朕不罪汝。”幡綽道:“臣細聽其聲,明明說道三郎郎當,三郎郎當,豈非大不敬?”上皇聞言,不覺失笑,於是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自寫其郎當之意。正是:
雨聲鈴響本淒涼,愁耳聽來更斷腸。嘆息馬嵬人已杳,三郎空
自怨郎當。
次日,上皇與梅妃閒話,談及歸途中聞鈴聲而興感的事,因道:“朕那時正心緒作惡,忽得小蓬瀛之信,頓開愁緒。”梅妃道:“妾聞上皇正下誥訪求,妾身乃知聖心不棄舊人,銜恩無地。”正說間,內侍傳到肅宗的表章,為欲請命赦宥兩個降賊的朝官。正是:
欲屈皋陶法,願施堯帝仁。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