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二



宰相二十三人。蕭仿。崔彥昭。鄭畋。盧攜。王鐸。李蔚。鄭從讜。崔沆。豆盧瑑。王徽。裴澈。蕭遘。韋昭度。鄭昌圖。杜讓能。孔緯。張浚。韋保衡。趙隱。劉鄴。裴坦。劉瞻。劉崇望。

使相六十人。王鐸。鄭從讜。高駢。李可舉。王重榮。李克用。陳敬瑄。朱玫。孫惟晟。李匡威。張均。王敬武。陳儒。鍾傅。李鋋。李茂貞。朱全忠。王處存。東方達。令狐綯。杜悰。路岩。曹確。杜審權。趙隱。李蔚。韋昭度。鄭畋。李都。崔安潛。周寶。張允伸。王鎔。劉鄴。王重盈。王行瑜。李罕之。李昌言。李昌符。齊克儉。齊克讓。楊師立。朱瑄。滿存。樂彥貞。劉巨容。諸葛爽。趙德諲。李思恭。時溥。安師儒。周岌。秦宗權。曹金正。楊守亮。楊守忠。楊守信。顧彥暉。顧彥朗。曹誠。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諱曄(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皇后王氏。)鹹通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生於東內。(以其日為嘉會節。)十三年壬辰四月。封壽王。名傑。乾符四年丁酉。遙鎮幽州。文德元年戊申三月。立為皇太弟。監國。改名敏。翌日。即位。改名曄。(年二十二)大順元年庚戌正月。上尊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宏孝皇帝。天佑元年甲子八月。梁王密令蔣元暉等弒於東都椒殿。(年三十八。)葬和陵。(在河南府緱縣界。)謚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昭宗。哀冊文。(中書侍郎平章事柳璨撰。)謚冊文。(右僕射平章事裴樞撰。)謚議。(太常卿王溥撰。)年號七。(龍紀二年。改大順。大順三年。改景福。景福三年。改乾寧。乾寧五年。改光化。光化四年。改天復。天復四年。改天佑。)

宰相二十五人。韋昭度。孔緯。杜讓能。張浚。劉崇望。崔昭緯。徐彥若。鄭延昌。王摶。崔胤。李磎。陸扆。孫偓。鄭綮。朱朴。崔遠。裴贄。裴樞。王溥。獨孤損。柳璨。陸希聲。蘇檢。盧光啟。韋貽範。

使相三十九人。李鋋。張全義。孫惟晟。王重盈。錢鏐。羅宏信。李罕之。雷滿。王建。趙匡凝。成汭。孫德昭。周承誨。李匡威。楊守信。張均。李磎。趙德諲。崔安潛。董彥弼。徐彥若。韋昭度。王鎔。王處直。陳敬瑄。朱瑄。時溥。王珙。杜洪。劉崇望。朱全忠。李思恭。王行瑜。李茂貞。王摶。楊守亮。楊守忠。顧彥朗。楊晟。

哀皇帝諱柷。(昭宗第九子。母曰積善皇太后何氏。)景福元年壬子九月三日。生於大內。(以其日為乾和節。)乾寧四年丁巳封輝王。名祚。天復三年癸亥二月。拜開府儀同三司。充諸道兵馬元帥。天佑元年甲子。昭宗崩。翌日。蔣元暉矯遺詔。以帝即位。改今名。(年十三。)天佑四年丁卯三月。禪位於梁。梁奉帝為濟陰王。遷於曹州。明年二月。遇害前刺史氐叔琮之第。(年十七。)葬濟陰之定陶鄉。謚曰哀皇帝。(後唐明宗初就故陵置園邑。有司請謚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中書復奏據少帝行事。不合稱宗。存謚而已。知禮者亦以昭宣之謚非宜。)年號一。(盡天佑四年。)

宰相六人。裴樞。獨孤損。崔遠。柳璨。張文蔚。楊涉。

使相十三人。王師範。錢鏐。韓建。張全義。王鎔。羅紹威。劉仁恭。朱全忠。王處直。李茂貞。趙德諲。王建。趙匡凝。

雜錄

大曆十四年七月。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高祖至肅宗七聖。廟號尊號。文字繁多。皇帝則悉有大聖之號。皇后則盡有順聖之名。使言之者惑於今。行之者異於古。請高祖以下累聖諡號。悉取初謚為定。謹按舊制上諡號。高祖為武皇帝。太宗為文皇帝。高宗為天皇大帝。中宗為孝和皇帝。睿宗為聖真皇帝。元宗為孝明皇帝。肅宗為孝宣皇帝。其廟號如故。仍請準漢魏及國朝故事。於尚書省議定奏御。乃令尚書省議之。時以諡號前後繁多不經。儒學之臣。思改者久矣。會真卿上奏。皆謂必克正焉。而兵部侍郎袁?。官以兵達。不詳典故。乃上言。陵廟中玉冊既刊矣。不可輕改。遂罷之。?曾不知陵中玉冊。實紀其初號。後雖追尊。而冊文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