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九上(原闕 今照四庫全書本增補)

雜郊議上

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於南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景帝配。其壇在京城明德門外道東二里。壇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廣二十丈。再成廣十五丈。三成廣十丈。四成廣五丈。每祀則昊天上帝及配帝設位於平座。藉用 秸。器用陶匏。五方上帝。日月。內官。中官。外官。及眾星。並皆從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壇之第二等。內五星以下官五十五座。在壇之第三等。二十八宿以下。中官百三十五座。在壇之第四等。外官百十二座。在壇下外壝之內。眾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其牲。上帝及配帝用蒼犢二。五方帝及日月。用方色犢各一。內官以下。加羊豕各九。(舊唐書禮儀志。)

圜丘壇。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帝座。並差在行位前。余內官諸座。及五星十二辰。河漢四十九座。在第二等十有二陛之間。中官。市垣。帝座。七公。日星。帝席。大角。攝提。太微。五帝。太子。明堂。軒轅。三台。五車。諸王。月星。織女。建星。天紀。十七座。及二十八宿。差在前列。其餘中官一百四十二座。皆在第三等十二陛之間。外官一百五。在內壝之內。眾星三百六十。在內壝之外。五星三辰。以象尊實醍齊。七宿以壺尊實沉齊。皆二。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籩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四時祭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籩八豆八。簋一簠一。俎一。牲皆少牢。席皆以莞。(唐書禮樂志。)

貞觀二年十一月辛酉。有事於南郊。(唐書太宗本紀。)

案裴寂傳。貞觀二年。太宗祠南郊。命寂與長孫無忌同升金輅。寂辭讓。太宗曰。以公有佐命之勛。無忌亦宣力於朕。同載參乘。非公而誰。遂同乘而歸。

劉黑闥傳。初。秦王建天策府。其弧矢制倍於常。後余大弓一。長矢五。藏之武庫。每郊丘重禮。必陳於儀物之首。以識武功雲。

五年十一月丙子。有事於南郊。(唐書太宗本紀。)

自周衰禮樂坏於戰國。而廢絕於秦。漢興。六經在者。皆錯亂散亡雜偽。而諸儒方共補緝。以意解詁。未得其真。而讖緯之書出以亂經矣。自鄭玄之徒。號稱大儒。皆主其說。學者由此牽惑沒溺。而時君不能斷決。以為有其舉之。莫可廢也。由是郊丘明堂之論。至於紛然而莫知所止。禮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寶也。又曰。兆五帝於四郊。此五行精氣之神也。玄以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紐。白帝白招拒。黑帝汁光紀者。五天也。由是有六天之說。後世莫能廢焉。唐初。貞觀禮。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靈威仰於南郊。以祈谷。而孟夏雩於南郊。季秋大享於明堂。皆祀五天帝。其配神主。主貞觀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元帝惟配感帝。(禮樂志。)

冬至。祀昊天於圜丘。樂章八首。(貞觀二年。祖孝孫定雅樂。貞觀六年。褚亮虞世南魏徵等作此詞。今行用。舊唐書音樂志。)

降神用豫和。 上靈眷命兮膺會昌。盛德殷薦兮協辰良。景福降兮聖德遠。元化穆兮天曆長。

皇帝行用太和。 穆穆我後。道應千齡。登三處大。得一居貞。禮惟崇德。樂以和聲。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登歌奠玉帛用肅和。 闓陽播氣。甄耀垂明。有赫圓宰。深仁曲成。日嚴蒼璧。煙開紫營。聿遵虔享。式降鴻禎。

迎俎入用雍和。 欽惟大帝。戴仰皇穹。始命田燭。爰啟郊宮。雲門駭聽。雷鼓鳴空。神其介祀。景祚斯融。

酌獻飲福用壽和。 八音斯奏。三獻畢陳。寶祚惟永。輝光日新。

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 疊璧凝影皇壇路。編珠流彩帝郊前。已奏黃鐘歌大呂。還符寶曆祚昌年。

武舞用凱安。 昔在炎運終。中華亂無象。酆郊赤烏見。印山黑雲上。大賚下周軍。禁暴開殷網。幽明何協贊。鼎祚齊天壤。

送神用豫和。 歌奏畢兮禮獻終。六龍馭兮神將升。明德感兮非黍稷。降福簡兮祚休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