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議》故唐律疏議卷第二十五詐偽 凡二十七條



若詐增減功過年限而預選舉,因之以得官者,徒一年;流外官,各減一等;求而未得者,又各減二等。下條準此。

【疏】議曰:「若詐增減功過年限」,謂詐增功勞考第,或減其負殿及下考年限,而預選及舉,因之以得官者,徒一年。又,依選舉令:「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者,不得仕。其舊經職任,因此解黜,後能修改,必有事業者,三年以後聽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毀告身,即依庶人例。」其有官及無官之人,依令不得仕,而詐求得官;及未滿三年,隱狀選得官者:並同「增減功過年限預選得官」,合徒一年。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若方便不輸告身,依舊為官者,亦同「不應為官」之坐。若追納之後,卻盜及私贖得,以為官者,依上條「詐假官」論。「流外官,減一等」,謂從「詐假官」以下,並依流內官當色輕重上減一等,故云「各減一等」。「求而未得,又各減二等」,若詐假官未得,流上減二等,合徒二年半,流外官又減一等,徒二年;於法不應為官,求而未得,減二等,徒一年,流外官又減一等,杖一百;詐增減功過年限而預選舉,求而未得,減二等,杖九十,流外官又減一等,杖八十。注云「下條準此」,謂下條「非正嫡詐承襲」未得,亦各減二等。

371 諸非正嫡,不應襲爵,而詐承襲者,徒二年;非子孫而詐承襲者,從詐假官法。若無官蔭,詐承他蔭而得官者,徒三年。非流內及求贖,杖罪以下,各杖一百;徒罪以上,各加一等。

【疏】議曰:依封爵令:「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以次承襲,具在令文。其有不合襲爵而詐承襲者,合徒二年。「非子孫」,謂子孫之外,詐雲是嫡而妄承襲者,從「詐假官」法,合流二千里。若無官蔭,詐妄承取他人官蔭而得官者,徒三年。「非流內」,謂假蔭得學生及七品邑,若勳品以下,及求贖杖罪以下,本罪之外,各合杖一百;徒罪以上,加一等,謂於百杖上加一等,合徒一年。此是「犯罪已發而更為者,重其事」。從「詐承襲」以下,求而未得,各減二等。

問曰:取蔭求贖,杖罪杖一百,徒罪加一等。其官司知而故縱,未知從下條「承詐知而聽行與同罪」,惟復依斷獄律「斷罪應決配之而聽收贖,減本罪故失一等」而科?

答曰:既稱「知而故縱」,即是「知而聽行」,理從「同罪」而科。

372 諸詐為官及稱官所遣而捕人者,流二千里。為人所犯害,犯其身及家人、親屬、財物等。而詐稱官捕及詐追攝人者,徒一年。未執縛者,各減三等。

【疏】議曰:「詐為官」,謂身自詐作官人,及詐稱官司遣捕人者,並流二千里。若為人侵犯其身,或犯家人、親屬,或侵奪身及家人、親屬財物等,乃詐稱官司遣捕,或稱官司遣追攝者,並徒一年。雖詐有追攝及捕,而未執縛者,「各減三等」。稱「各」者,捕人未縛,流上減三等,合徒二年;為人所犯害,詐稱官捕及詐追攝人未縛,徒一年上減三等,合杖八十。

問曰:捕亡律:「被人毆擊折傷以上,若盜及強姦,雖傍人,皆得捕繫。」其傍人雖合捕攝,乃詐稱官遣而捕繫之,合科何罪?

答曰:此條注云「犯其身及家人、親屬、財物等」,謂非折傷以上、盜及強姦之色,而詐稱官捕,合徒一年。若前人本法合捕,雖傍人詐稱官捕,止從下文「其應捕攝」,杖八十。

其應捕攝,無官及官卑詐稱高官者,杖八十。即詐稱官及冒官人姓字,權有所求為者,罪亦如之。

【疏】議曰:謂毆人折傷以上,或強姦及盜,此等應須捕攝,其捕攝之人,或無官詐稱有官,或官卑詐稱高官者,杖八十。即詐稱是官及冒承官人姓名,「權有所求為者」,或經過之處,權有所求,或出入公門,心規禮待,非有捕攝者,情是詐欺之類,亦合杖八十,故云「亦如之」。

問曰:前人不合捕攝,乃詐稱官捕,因而殺傷前人,或拒毆傷殺捕者,各合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