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六十四 禮二十四 沿革二十四 嘉禮九



宋因晉,而無副車。

齊王儉議,宜用金輅九旒。時乘黃無副,借用五輅,大朝臨軒,權列三輅。今衣書車十二乘,(〈木資〉榆轂輪,簟子壁,綠油衣,箱外綠紗萌,油幢絡,通幰,竿刺代棟樑,柮檽真形龍牽,支子花,轅頭後伏神執承幄沓,金塗鉸具。〈木資〉音次。)古副車之象也,亦曰五時副車。青萌車是謂Z(他合反)幰車。

梁依晉制,五牛旗車,左青赤,右白黑,黃居其中,象古之五時副車也。複製衣書車,一曰副車。

陳因舊制,五時副車,飾同五輅,並駕六馬。

隋因陳制,五時副車,色及旗章,一同正輅,唯降二等,駕用四馬。

大唐之制,副輅五乘,大駕行幸,皆次於五輅後為副。又五牛旗轝五,黃牛旗處內,赤青在左,白黑在右,各八人執,左右威衛隊正各一人檢校。大駕鹵簿,在小轝後。

○戎車(周 漢 魏 晉 宋 齊 梁 後周 隋)

周巾車氏"革輅即戎",車仆掌戎輅之萃,(音倅。)廣(古曠反)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萃,輕(音罄)車之萃。(萃猶副也。此五者,兵車,所謂五戎也。戎輅,王在軍所乘也。廣車,橫陳之車也。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孫子八陳,有苹車之陳。)

漢因周,有輕車,朱輪輿,不巾不蓋,建矛戟幢麾,〈輻車〉(音福)轍弩箙。(置弩於軾上,駕兩馬也。)藏於武庫。大駕出,次屬車,在鹵簿中。(孫子兵法云:"有巾有蓋,謂之武剛車。"武剛車者,為先驅。又為屬車、輕車,為後殿也。)戎車,其飾如耕車,蕃以矛麾金鼓羽析幢翳,〈輻車〉胄甲弩之箙。(通俗文曰:"箭箙謂之步叉。")

魏景初改正朔,戎事乘黑首白馬,建大赤之旗。泰始中,並建赤旗。

晉制,輕車,駕二馬,古之戰車也。前後二十乘,分居左右。輿輪洞朱,建矛戟麾幢,置弩於軾上。大駕出,射聲校尉、司馬、吏士載,以次屬車後。

宋依漢制,戎車建矛麾,邪注之,載金鼓羽幢,置甲弩於軾上。輕車之制,因漢不易,以武剛車為殿。

齊梁以下,及後周與隋,或並用之。

○獵車(蹋獸車 闟戟車附○ 周 漢 魏 晉 宋) 

周謂之奇車。(曲禮曰:"國君不乘奇車。"注云:"獵車也。")巾車氏"木輅以田"。

漢制,其飾如安車,重輞縵輪,繆龍繞之。一曰闟豬車,親校獵乘之。

魏因漢制,改名蹋獸車。

晉因魏制,一名闟戟車。

宋因晉制。自後無聞。

○指南車

(有熊氏 周 後漢 魏 東晉 宋 齊 梁 後魏 大唐) 

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將士皆迷四方,黃帝於是作指南車以示方,故後常建焉。(出崔豹古今注。)

周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獻。使者迷其歸路,周公為司南之制,使載之南,周年至國。故常為先導,示服遠人,而正四方。(車法具在尚方故事,其制未詳。)

後漢張衡始復創造。漢末喪亂,其器不存。

魏明帝青龍中,令博士馬鈞紹而作焉。車上有木仙人,舉手恆指南。車箱迴轉,所指微差。晉亂復亡。

東晉義熙十三年,劉裕平長安,始得此車,復修之。一名司南車。駕駟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為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恆指南。大駕出行,為先啟之乘。此車戎狄所制,機數不精,回曲頻驟,猶須人力正之。范陽人祖沖之,有巧思,常謂宜更造。

宋順帝昇明中,齊高帝為相,命沖之造焉。車成,使撫軍將軍、丹陽尹王僧虔等試之。其制甚精,百屈千回,未嘗移變。

齊因宋制,加飾四周,箱上施屋。指南人衣裙襦天衣,在箱中。上四角皆施龍子竿,懸雜色真孔雀眊,布皂複幔,駕牛,皆銅鉸飾。

梁復名司南車,大駕出,為先啟之乘。

後魏太武帝使工人郭善明造之,彌年不就。扶風人馬岳又造,垂成,善明酖殺之。

大唐修之,備於大駕,行則先導。

○記里鼓車(東晉 宋 齊 梁 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