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卷十九上 列傳第七上◎景穆十二王



暉業,少險薄,多與寇盜交通。長乃變節,涉子史,亦頗屬文,而慷慨有志節。歷位司空、太尉,加特進,領中書監,錄尚書事。齊文襄嘗問之曰:"此何所披覽?"對曰:"數尋伊霍之《傳》,不讀曹馬之書。"暉業以時運漸謝,不復圖全,唯事飲啖,一日三羊,三日一犢。又嘗賦詩云:"昔居王道泰,濟濟富群英。今逢世路阻,狐兔郁縱橫。"齊初,降封美陽縣公,開府儀同三司、特進。暉業之在晉陽也,無所交通,居常閒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辨宗室錄》,四十卷,行於世。

暉業弟昭業,頗有學尚,位諫議大夫。莊帝將幸洛南,昭業立於閶闔門外,扣馬諫。帝避之而過,後勞勉之。位給事黃門侍郎、衛將軍、右光祿大夫。卒,謚曰文侯。

郁弟偃,字仲FM,位太中大夫。卒。

子誕,字曇首。初,誕伯父郁以貪污賜死,爵除。景明三年,誕訴云:伯郁前朝之封,正以年長襲封,以罪除爵。爵由謬襲,襲應歸正。詔以偃正元妃息曇首,濟陰王嫡孫,可聽紹封,以纂先緒。誕既襲爵,除齊州刺史。在州貪暴,大為人患,牛馬騾驢,無不逼奪。家之奴隸,悉迫取良人為婦。有沙門為誕採藥,還而見之,誕曰:"師從外來,有何訊息?"對曰:"唯聞王貪,願王早代。"誕曰:"齊州七萬戶,吾至來,一家未得三十錢,何得言貪?"後為御史中尉元纂所糾,會赦免。薨,謚曰靜王。

子撫,字伯懿,襲。莊帝初,為從兄暉業訴奪王爵。

偃弟麗,字寶掌。位兼宗正卿、右衛將軍,遷光祿勛,宗正、右衛如故。時秦州屠各王法智推州主簿呂苟兒為主,號建明元年,置立百官,攻逼州郡。涇州人陳瞻亦聚眾自稱王,號聖明元年。詔以麗為使持節、都督、秦州刺史,與別駕楊椿討之。苟兒率眾十餘萬屯孤山,列據諸險,圍逼州城。麗出擊,大破之,便進軍永洛。賊徒逆戰,麗夜擊走之。行秦州事李韶破苟兒於孤山,乘勝追奔三十里,獲其父母妻子,斬賊王五人。其餘相繼歸降,諸城之圍,亦悉奔散。苟兒率其王公三十餘人詣麗請罪。椿又斬瞻。麗因平賊之勢,枉掠良善七百餘人。世宗嘉其功,詔有司不聽追檢。拜雍州刺史,為政嚴酷,吏人患之。其妻崔氏誕一男,麗遂出州獄囚死及徒流案未申台者,一時放免。遷冀州刺史,入為尚書左僕射。帝問曰:"聞公在州,殺戮無理,枉濫非一,又大殺道人。"對曰:"臣在冀州可殺道人二百許人,亦復何多?"帝曰:"一物不得其所,若納諸隍,況殺道人二百而言不多。"麗脫冠謝,賜坐。卒,謚曰威。

子顯和,少有節操,歷司徒記室參軍。司徒崔光每見之曰:"元參軍風流清秀,容止閒雅,乃宰相之器。"除徐州安東府長史。刺史元法僧叛,顯和與戰被擒,執手命與連坐。顯和曰:"顯和與阿翁同源別派,皆是磐石之宗,一朝以地外叛,若遇董狐,能無慚德!"遂不肯坐。法僧猶欲慰喻,顯和曰:"乃可死作惡鬼,不能坐為叛臣。"及將殺之,神色自若。建義初,贈秦州刺史。

汝陰王天賜,和平三年封,拜鎮南大將軍、虎牢鎮都大將。後為內都大官。高祖初,殿中尚書胡莫寒簡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為殿中武士,而大納財貨,簡選不平。眾怒,殺莫寒及高平假鎮將奚陵,於是諸部敕勒悉叛。詔天賜與給事中羅雲督諸軍討之。前鋒敕勒詐降,雲信之。副將元伏曰:"敕勒色動,恐將有變,今不設備,將為所圖。"雲不從。敕勒輕騎數千襲殺雲,天賜僅得自全。後除征北大將軍、護匈奴中郎將。累遷懷朔鎮大將。坐貪殘,恕死,削除官爵。卒,高祖哭于思政觀,贈本爵,葬從王禮,謚曰靈王。

子逞,字萬安。卒於齊州刺史,謚曰威。

逞子慶和,東豫州刺史。為蕭衍將所攻,舉城降之。衍以為北道總督、魏王。至項城,朝廷出師討之,望風退走。衍責之曰:"言同百舌,膽若鼷鼠。"遂徙合浦。

逞弟泛,字普安。自元士稍遷營州刺史。性貪殘,人不堪命,相率逐之,泛走平州。後除光祿大夫、宗正卿,封東燕縣男。於河陰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