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五十二

歷古今之得失,驗行事之成敗,稽帝王之世運,考五者之所謂,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韋昭曰:厭,合也。善曰:一艷切。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善曰:左氏傳曰:息侯伐鄭,君子曰:不量力。論語,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則必喪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壽,善曰:左氏傳曰:趙孟過鄭,印段賦蟋蟀。趙孟曰:保家之主也。莊子,弟子問於莊子曰: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也。遇折足之凶,伏斧鉞之誅。英雄誠知覺寤,畏若禍戒,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覬覦,善曰:左氏傳,師服曰:下無覬覦。杜預曰:下不敢望上位也。說文曰:覬,幸也。覦,欲也。距逐鹿之瞽說,審神器之有授,貪不可冀,無為二母之所笑,韋昭曰:幾,望也。今本作冀。則福祚流於子孫,天祿其永終矣。善曰:尚書曰: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文選考異
注“復起於今乎”:案:此下有脫文,必並引“既感囂言,以及迺著王命論等語。各本皆脫。善例不全同本書,無以補也。
注“三陽翼天德聖明”:袁本、茶陵本“聖”作“清”。案:此尤校改之也。

注“善曰世運”:案:“世運” 當作“運世”。各本皆倒。

檐石之蓄:袁本、茶陵本“檐” 作“擔”,注同。案:此所見不同也。漢書作“儋”, “擔”即“儋”字,或從木作“檐”,見毛詩傳釋文;又群經音辨之木部可證。苦寒行“檐囊行取薪”,亦用之。

注“韋昭曰短為裋”:案:“曰 ”當作“以”,各本皆誤。

注“善曰裋丁管切”:袁本、茶陵本“裋”作“短”。案:“短”字是也。

注“鬻鼎實也”:案:“鬻”當作“□”,下同。各本皆偽。

注“道德於此”:何校“德”改 “得”,陳同。各本皆誤。

注“則見蛟龍於其上”:袁本、茶陵本“於”作“據”。案:此尤校改之也。

貪不可冀無為二母之所笑:何校 “貪”上添“毋”字,“為”上去“無”字。案:依漢書校,蓋是也。各本皆傳寫誤。

典論論文
 魏文帝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伯仲,喻兄弟之次也。言勝負在兄弟之間,不甚相逾也。范曄後漢書曰:班超,字仲升,徐令彪之少子也。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東觀漢記曰:吳漢入蜀都,縱兵大掠。上詔讓漢曰:城降,孩兒老母口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為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杜預左氏傳注曰:亨,通也。亨或為享。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千里,已見上文。毛萇詩傳曰:田獵齊足尚疾也。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呂氏春秋曰:君子必審諸己,然後任人。楚辭曰:羌內恕己以量人。王逸曰:量,度也。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言齊俗文體舒緩,而徐幹亦有斯累。漢書地理志曰:故齊詩曰: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此亦舒緩之體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乾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漢書,東方朔、枚皋不根持論。孔叢子,平原君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其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楊班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