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三十一


注“其樂可量也”:茶陵本“可 ”上有“不”字,是也。袁本亦脫。

道德亦何懼:袁本、茶陵本“德 ”作“得”,雲善作“德”。案:各本所見皆非也。善引“不以其道得之”為注,作“得”甚明,“
德”但傳寫誤。

伐木青江湄:袁本、茶陵本“青 ”作“清”,是也。

注“河水之清且漣漪兮”:茶陵本無“之”字、“兮”字,是也。袁本亦衍。

學劉公幹體五言
 鮑明遠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范曄後漢書,蔡琰詩曰: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楚辭曰:增冰峨峨,飛雪千里。又曰:北有寒山,逴龍赩然。王逸曰:逴龍,山名。集君瑤台里,飛舞兩楹前。 楚辭曰:望瑤台之偃蹇兮。鄭玄禮記注曰:兩楹之間,人君聽治正坐之處。茲辰自為美,當避艷陽年。神農本草曰:春夏為陽。 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呂氏春秋曰:仲春之月,桃李華。

代君子有所思五言
 鮑明遠
西出登雀台,東下望雲闕。鄴中記曰:鄴城西北立台,名銅雀台。劉歆甘泉賦曰:雲闕蔚之岩岩,眾星接之皚皚。層閣肅天居,馳道直如發。王逸楚辭注曰:層,重也。蔡雍述征賦曰:皇家赫而天居。漢書曰:太子不敢絕馳道。應劭曰:天子之道。毛詩曰:彼君子女,綢直如發。繡甍結飛霞,琁題納行月。西京賦曰:雕楹玉□,繡栭雲楣。甘泉賦曰:珍台閒館,琁題玉英。 築山擬蓬壺,穿池類溟渤。蓬、壺,二山名。溟、渤,二海名。選色遍齊代,征聲 □邛越。齊、代、邛、越,四地名。陳鍾陪夕宴,笙歌待明發。楚辭曰:陳鍾桉鼓造新歌。魏文帝東門行曰:朝游高台觀,夕宴華池陰。儀禮曰:歌魚麗,笙由庚。明發,已見上文。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列子,西門子謂東郭先生曰:北宮子年貌言行與子並。身意,已見上文。蟻壤漏山河,絲淚毀金骨。傅玄口銘曰:勿謂不然,變出無聞,蟻孔潰河,溜穴傾山。絲淚,淚之微者。金骨之堅,喻親之篤者。言讒邪之人,但下如絲之淚,而金骨為之傷毀也。張叔及論曰:煩冤俯仰,淚如絲兮。鄒陽上書曰:眾口鑠金,積毀消骨。器惡含滿欹,物忌厚生沒。家語曰: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實之。中而正,滿則覆。夫子喟然而嘆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者哉?老子曰:人之生生之厚,動皆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智哉眾多士,服理辯昭昧。 莊子,冉求問於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古猶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問何謂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昧然也,且又為不神者求耶?郭象曰:思求更致不了。

文選考異
注“變出無聞”:案:“聞”當作 “閒”。各本皆偽。
注“張叔及論”:案:“叔及” 當作“升反”。各本皆偽。張升,字彥真,范蔚宗書有傳在文苑。前魏都賦,後與山巨源絕交書注皆引“反論 ”不誤,可證也。左傳疏所引“賓爵下革”云云,今本或作“皮”,皆“反”之偽。

效古五言
范彥龍
寒沙四面平,飛雪千里驚。雪千里,已見上文。風斷陰山樹,霧失交河城。漢書,侯應上書曰:巨聞陰山草木茂盛。又曰: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朝馳左賢陣,夜薄休屠營。漢書,李將軍廣出右北平擊匈奴左賢王陣。又曰: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得休屠祭天金人。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漢書曰:大將軍大擊匈奴,李廣數自請行,上以為老,不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又曰:霍去病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嫖姚校尉。失道刑既重,遲留法未輕。漢書曰:李廣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或失道,大將軍問廣失道狀。廣曰:校尉無罪,乃我者自失道。引刀自剄。又曰:宣帝命虎牙將軍田順出五原。虜去塞八百餘里,不進。上以虎牙不至期,逗留不進,下吏,自殺。音義曰:律語也,謂軍行頓止,稽留不進。遲或作逗,音豆。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紀,其述事皆雲今天子。班固漢書文紀述曰:登我漢道。左氏傳,王孫滿曰:德之休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