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恆言》第二十四卷 隋煬帝逸游召譴


中有一女殊色,帝屢目之。後主云:“殿下不識此人耶?即張麗華貴妃也。每憶桃葉山前乘戰艦與此妃北渡。爾時麗華最恨,方倚臨春閣,試東郭'a紫毫筆,書小砑紅綃作答江令‘璧月’句未終,見韓擒虎躍青驄馬,擁萬甲騎直來沖人,都不存去就之禮,以至有今日。”言罷,即以綠文測海酒蠡,酌紅梁新釀勸帝。帝飲之甚歡,因請麗華舞《玉樹後庭花》。麗華白後主,辭以拋擲歲久,自井中出來,腰肢粗巨,無復往時姿態。帝再三強之。乃徐起舞,終一曲。後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後主復誦詩十數篇。帝不記之,獨愛《小窗詩》及《寄侍兒碧玉詩》。
《小窗詩》云:
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
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寄碧玉》云:
離別腸應斷,相思骨合銷。
愁魂若非散,憑仗一相招。
麗華拜求帝賜一章,帝辭以不能。麗華笑曰:“嘗聞‘此處不留儂,會有留儂處。’安得言不能耶?”帝強為之,操筆立成,曰:見面無多事,聞名爾許時。
坐來生百媚,實個好相知。
麗華捧詩,赧然不懌。後主問帝:“龍舟之遊樂乎?始謂殿下致治在堯舜之上,今日仍此逸游。大抵人生各圖快樂,向時何見罪之深耶?三十六封書,至今使人怏怏不悅。”帝忽悟其已死,叱之曰:“何今日尚呼我為殿下,復以往事相訊耶?”
恍惚不見,帝兀然不自知,驚悸移時。
帝後御龍舟,中道,間歌者甚悲,其辭曰: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飢,路糧無些少。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菸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帝聞其歌,遽遣人求其歌者,至曉不得其人。帝頗#廂澹*通夕不寐。帝知世祚已去,意欲遂幸永嘉,群臣皆不願從。揚州朝百官,天下朝貢使無一人至者。有來者,在途遭兵奪其貢物。帝猶與群臣議,詔十三道起兵,誅不朝貢者。
帝深識玄象,常夜起觀天,乃召太史令袁充,問曰:“天象如何?”充伏地泣涕曰:“星文大惡,賊星逼帝座甚急,恐禍起旦夕,願陛下遽修德滅之。”帝不樂,乃起,入便殿,索酒自歌曰:宮木陰濃燕子飛,興亡自古漫成悲。
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艷戀紅輝。
歌竟,不勝其悲。近侍奏:“無故而歌甚悲,臣皆不曉。”
帝曰:“休問。他日自知也。”俯首不語,召矮民王義問曰:“汝知天下將亂乎?”義泣對曰:“臣遠方廢民,得蒙上貢,進入深宮,久承恩澤,又常自宮,以近陛下。天下大亂,固非今日,履霜堅冰,其漸久矣。臣料大禍,事在不救。”帝曰:“子何不早告我也?”義曰:“臣惟不言,言即死久矣。”帝乃泣下沾襟,曰:“子為我陳敗亂之理,朕貴知其故也。”明日,義上書曰:臣本南楚卑薄之地,逢聖明出治之時,不愛此身,願從入貢。臣本侏儒,性尤蒙滯。出入左右,積有年歲。濃被聖私,皆逾素望。侍從乘輿,周鏇台閣。臣雖至鄙,酷好窮經,頗知獸惡之本源,少識興亡之所以。還往民間,周知利害。深蒙顧問,方敢敷陳。自陛下嗣守元符,體臨大器,聖神獨斷,謀諫莫從。大興西苑,兩至遼東。龍舟逾萬艘,宮闕遍天下。兵甲常役百萬,士民窮乎山谷,征遼者百不有十,歿葬者十未有一。帑藏全虛,谷粟涌貴。乘輿竟往,行幸無時。兵人侍從,常守空宮。遂令四方失望,天下為墟。方今有家之村,存者可數;子弟死於兵役,老弱困於蓬蒿。兵屍如岳,餓莩盈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