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恆言》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我幾番捉弄他,他執意不從。見他立性貞烈,不敢相犯,到認做義女,與老荊就如嫡親母子。且是勤儉紡織,有時直做到天明。不上一年,將做成布匹,抵償身價,要去出家。我老夫妻不好強留,就將這些布匹,送與他出家費用。又備些素禮,送他到南城曇花庵為尼。如今二十餘年了,足跡不曾出那庵門。我老夫婦到時常走去看看他,也當做親人一般。又聞得老尼說,至今未嘗解衣寢臥,不知他為甚緣故。這幾時因老病不曾去看得。客官,既是你令親,逕到那裡去會便了,路也不甚遠。見時,到與老夫代言一聲。”
程惠得了實信,別了顧老,問曇花庵一路而來。不多時就到了,看那庵也不甚大。程惠走進了庵門,轉過左邊,便是三間佛堂。見堂中坐著個尼姑誦經,年紀雖是中年,人物到還十分整齊。程惠想道:“是了。”且不進去相間,就在門檻上坐著,袖中取出這兩隻鞋來細玩,自言自語道:“這兩隻好鞋,可惜不全!”那誦經的尼姑,卻正是玉娘。他一心對在經上,忽聞得有人說話,方才抬起頭來。見一人坐在門檻上,手中玩弄兩隻鞋子,看來與自己所藏無二,那人卻又不是丈夫,心中驚異,連忙收掩經卷,立起身向前問訊。程惠把鞋放在檻上,急忙還禮。尼姑問道:“檀越,借鞋履一觀。”程惠拾起遞與,尼姑看了,道:“檀越,這鞋是那裡來的?”程惠道:“是主人差來尋訪一位娘子。”尼姑道:“你主人姓甚?
何處人氏?”程惠道:“主人姓程名萬里,本貫彭城人氏,今現任陝西參政。”尼姑聽說,即向身邊囊中取出兩隻鞋來,恰好正是兩對。尼姑眼中流淚不止。
程惠見了,倒身下拜道:“相公特差小人來尋訪主母。適才問了顧太公,指引到此,幸而得見。”尼姑道:“你相公如何得做這等大官?”程惠把歷官閩中,並歸元升任至此,說了一遍。又道:“相公分付,如尋見主母,即迎到任所相會。望主母收拾行裝,小人好去雇倩車輛。”尼姑道:“吾今生已不望鞋履複合。今幸得全,吾願畢矣,豈別有他想。你將此鞋歸見相公夫人,為吾致意,須做好官,勿負朝廷,勿虐民下。
我出家二十餘年,無心塵世久矣。此後不必掛念。”程惠道:“相公因念夫人之義,誓不再娶。夫人不必固辭。”尼姑不聽,望裡邊自去。程惠央老尼再三苦告,終不肯出。
程惠不敢苦逼,將了兩雙鞋履,回至客店,取了行李,連夜回到陝西衙門,見過主人,將鞋履呈上,細述顧老言語,並玉娘認鞋,不肯同來之事。程參政聽了,甚是傷感,把鞋履收了,即移文本剩那省官與程參政昔年同在閩中為官,有僚友之誼,見了來文,甚以為奇,即行檄仰興元府官吏,具禮迎請。興元府官不敢怠慢,準備衣服禮物,香車細輦,笙肅鼓樂,又取兩個丫鬟伏侍,同了僚屬,親到曇花庵來禮請。
那時滿城人家盡皆曉得,當做一件新聞,扶老挈幼,爭來觀看。
且說太守同僚屬到了庵前下馬,約退從人,徑進庵中。老尼出來迎接。太守與老尼說知來意,要請程夫人上車。老尼進去報知。玉娘見太守與眾官來請,料難推託,只得出來相見。太守道:“本省上司奉陝西程參政之命,特著下官等具禮迎請夫人上車,往陝西相會。左輿已備,望夫人易換袍服,即便登輿。”教丫鬟將禮物服飾呈上。玉娘不敢固辭,教老尼收了,謝過眾官,即將一半禮物送與老尼為終老之資,餘一半囑託地方官員將張萬戶夫妻以禮改葬,報其養育之恩。又起七晝夜道場,追薦白氏一門老校好事已畢,丫鬟將袍服呈上。玉娘更衣,到佛前拜了四拜,又與老尼作別,出庵上車。
府縣官俱隨於後。玉娘又分忖:還要到市中去拜別顧老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