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武德中,授國子助教,為秦王文學館直學士。貞觀初,擢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為蜀王師。王有罪,文達免官。拜崇賢館學士,卒。

宗人文懿,亦以儒學稱,當時號"二蓋"。高祖於秘書省置學以教王公子,文懿為國子助教。既升席,公卿更相質問,文懿譬曉密微,遠近宗仰。終國子博士。

谷那律,魏州昌樂人。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淹識群書,褚遂良嘗稱為"《九經》庫"。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從太宗出獵,遇雨沾漬,因問曰:"油衣若為而無漏邪?"那律曰:"以瓦為之,當不漏。"帝悅其直,賜帛二百段,卒。

孫倚相,仕為秘書省正字,讎覆圖書,多所刊定。子崇義,天寶末為幽州大將,以雄敢聞。歷左金吾衛大將軍,遂客薊門。生子從政,略涉儒學,有風操。事李寶臣,歷定州刺史,封清江郡王。寶臣及張孝忠妻,其女兄弟也。

寶臣初倚任,晚稍疏忌,從政乃闔門謝交遊不事。及惟岳知節度,與田悅謀拒天子命,從政諫曰:"上神斷,絀諸侯,欲致太平。爾考與燕有切骨恨,天子致討,命帥莫先於燕。誅怨復仇,必盡力後已。前日而考誅大將百餘,子弟存者常不平,乘危相覆,誰不能爾?昔魏有洺、相之圍,王師四集,身投零陵,仰天垂泣,不知所出。賴爾考保佑,頓兵不進,而先帝寬厚,僅獲赦貸。不然,田氏尚有種乎?今悅凶獪,孰與承嗣?爾又幼富貴,不出戶庭,便欲旅拒?且人心難知,天道難欺,軍中諸將乘危投隙,自古豈少哉!今圖久安計,莫若令而兄惟誠攝留後,爾速入宿衛,則福祿可保矣。"不納。從政塞門移疾不出,惟岳所信王他奴等疑其怨望,日伺之。從政懼,乃吐血,即仰藥,五日死。曰:"吾不恨死,而痛渠覆宗矣!"後惟岳被殺於王武俊,如其揣雲。

蕭德言,字文行,陳吏部郎引子也,系出蘭陵。明《左氏春秋》。甫冠,以國子生為岳陽王賓客。陳亡,徙關中。詭浮屠服亡歸江南,州縣部送京師。仁壽中,授校書郎。貞觀時,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德言晚節學愈苦,每開經,輒祓濯束帶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終日自苦?"答曰:"對先聖之言,何復憚勞?"詔以經授晉王。時許叔牙為侍讀,同勸講。王為太子,德言又兼侍讀,而叔牙亦兼弘文館學士。德言請致仕,太宗不許,下詔敦勉。封武陽縣侯,進秘書少監,久乃得謝。

高宗立,拜銀青光祿大夫,全給其祿,遣通事舍人即家致問。乘輿至肅章門引見,禮遇隆重。由是晉府及東宮舊臣子孫,並增秩賜金。卒,年九十七,贈太常卿,謚曰博。

叔牙,字延基,句容人。貞觀時,遷晉王府參軍事、弘文館直學士。於《詩》、《禮》尤邃,獻《詩纂義》十篇,太子寫付司經。御史大夫高智周見之曰:"欲明《詩》者,宜先讀此。"

子子儒,字文舉。高宗時為奉常博士。初,太尉長孫無忌等議:"祠令及禮用鄭玄六天說,圓丘祀昊天上帝,南郊太微感帝,明堂太微五帝。直據緯為說,不指蒼旻為天,而以昊天帝當北辰耀魄寶,郊、明堂當太微五帝。唐家祀圓丘,太史所上圖,昊天上帝外自有北辰。令李淳風曰:'昊天上帝位於壇,北辰、斗列第二垓。'與緯書駁異。司馬遷《天官書》,太微宮五精之神,五星所奉,有人主象,故名曰帝,猶房、心有天王象,安得盡為天乎?日月麗於天,草木麗於地,以日月為天,草木為地,昧者不信也。《周官》'兆五帝四郊',又有'祀五帝',皆不言天,知太微之神,非天也。《經》稱'郊祀后稷',王肅以郊、圓丘為一,玄析而二之,曰圓丘,曰郊,非聖人意。今祠令固守玄說,與著式相違,宜有刊正。且《經》'嚴父莫大於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明堂之祀,天也,星不足配之矣。《月令》'孟春祈谷上帝',《春秋》'啟蟄而郊,郊而後耕',故郊后稷以祈農,《詩》'春夏祈谷於上帝',皆祭天也。著之感帝,尤為不稽。請四郊迎氣祀太微五帝,郊、明堂罷六天說,止祀昊天。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載經,請止一祠。"詔曰:"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