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二十七下 志第十七下



成王三年,歲在丙午,星在大火,唐叔始封,故《國語》曰:"晉之始封,歲在大火。"《春秋傳》僖公五年,歲在大火,晉公子重耳自蒲奔狄。十六年,歲在壽星,適齊過衛,野人與之塊,子犯曰:"天賜也,天事必象,歲及鶉火必有此乎!復於壽星,必獲諸侯。"二十三年,歲星在胃、昴。秦伯納晉文公。董因曰:"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實沈之星,晉人是居。君之行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辰以善成,后稷是相,唐叔以封。且以辰出而以參入,皆晉祥也。"二十七年,歲在鶉火,晉侯伐衛,取五鹿,敗楚師於城濮,始獲諸侯。歲適及壽星,皆與《開元歷》合。

襄公十八年,歲星在陬訾之口,《開元歷》大寒三日,星與日合,在危三度,遂順行至營室八度。其明年,鄭子蟜卒。將葬,公孫子羽與裨灶晨會事焉,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於是歲在降婁中而曙。"裨灶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歲不及此次也。"《開元歷》,歲星在奎;奎,降婁也。《麟德歷》,在危;危,玄枵也。二十八年春,無冰。梓慎曰:"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裨灶曰:"歲棄其次,而旅於明年之次,以害鳥帑。周、楚惡之。"《開元歷》,歲星至南斗十七度,而退守西建間,復順行,與日合於牛初。應在星紀,而盈行進及虛宿,故曰"淫"。留玄枵二年,至三十年。《開元歷》,歲星順行至營室十度,留。距子蟜之卒一終矣。其年八月,鄭人殺良霄,故曰"及其亡也,歲在陬訾之口。"其明年,乃及降婁。

昭公八年十一月,楚滅陳。史趙曰:"未也。陳,顓頊之族也。歲在鶉火,是以卒滅。今在析木之津,猶將復由。"《開元歷》,在箕八度,析木津也。十年春,進及婺女初,在玄枵之維首。《傳》曰:"正月,有星出於婺女。"裨灶曰:"今茲歲在顓頊之墟。"是歲與日合於危。其明年,進及營室,復得豕韋之次。景王問萇弘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凶?"對曰:"蔡凶。此蔡侯般殺其君之歲,歲在豕韋,弗過此矣,楚將有之。歲及大梁,蔡復楚凶。"至十三年,歲星在昴、畢,而楚弒靈王,陳、蔡復封。初,昭公九年,陳災。裨灶曰:"後五年,陳將復封。歲五及鶉火,而後陳卒亡。"自陳災五年,而歲在大梁,陳復建國。哀公十七年,五及鶉火,而楚滅陳。是年,歲星與日合在張六度。昭公三十一年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史墨曰:"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凶。"是歲,星與日合於南斗三度。昔僖公六年,歲陰在卯,星在析木。昭公三十二年,亦歲陰在卯,而星在星紀。故《三統曆》因以為超次之率。考其實,猶百二十餘年。近代諸歷,欲以八十四年齊之,此其所惑也。後三十八年而越滅吳。星三及斗、牛,已入差合二年矣。

夫五事感於中,而五行之祥應於下,五緯之變彰於上。若聲發而響和,形動而影隨,故琽失典刑之正,則星辰為之亂行;汩彝倫之敘,則天事為之無象。當其亂行、無象,又可以曆紀齊乎?故襄公二十八年,歲在星紀,淫於玄枵。至三十年八月,始及陬訾之口,超次而前,二年守之。

漢元鼎中,太白入於天苑,失行,在黃道南三十餘度。間歲,武帝北巡守,登單于台,勒兵十八萬騎,及誅大宛,馬大死軍中。

晉鹹寧四年九月,太白當見不見,占曰:"是謂失舍,不有破軍,必有亡國。"時將伐吳,明年三月,兵出,太白始夕見西方,而吳亡。

永寧元年,正月至閏月,五星經天,縱橫無常;永興二年四月丙子,太白犯狼星,失行,在黃道南四十餘度;永嘉三年正月庚子,熒惑犯紫微:皆天變所未有也,終以二帝蒙塵,天下大亂。

後魏神瑞二年十二月,熒惑在瓠瓜星中,一夕忽亡,不知所在。崔浩以日辰推之,曰:"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陰雲,熒惑之亡,在此二日。庚午未皆主秦,辛為西夷。今姚興據鹹陽,是熒惑入秦矣。"其後熒惑果出東井,留守盤鏇,秦中大旱赤地,昆明水竭。明年,姚興死,二子交兵。三年,國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