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



寶曆元年秋,荊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及宣、襄、鄂等州旱。

太和元年夏,京畿、河中、同州旱。六年,河東、河南、關輔旱。七年秋,大旱。八年夏,江淮及陝、華等州旱。九年秋,京兆、河南、河中、陝華同等州旱。

開成二年春、夏,旱。四年夏,旱,浙東尤甚。

會昌五年春,旱。六年春,不雨;冬,又不雨,至明年二月。

大中四年,大旱。

鹹通二年秋,淮南、河南不雨,至於明年六月。九年,江淮旱。十年夏,旱。十一年夏,旱。

廣明元年春、夏,大旱。

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飢,人相食。

景福二年秋,大旱。

光化三年冬,京師旱,至於四年春。

○詩妖

竇建德未敗時,有謠曰:"豆入牛口,勢不得久。"

貞觀十四年,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伐高昌。先是其國中有童謠曰;"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滅。"

永徽後,民歌《武媚娘曲》。

調露初,京城民謠有"側堂堂,橈堂堂"之言。太常丞李嗣真曰:"側者,不正;橈者,不安。自隋以來,樂府有《堂堂曲》,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象。"

永淳元年七月,東都大雨,人多殍殕。先是童謠曰:"新禾不入箱,新麥不入場,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牆。"

高宗自調露中欲封嵩山,屬突厥叛而止;後又欲封,以吐蕃入寇遂停。時童謠曰:"嵩山凡幾層,不畏登不得,但恐不得登,三度徵兵馬,傍道打騰騰。"

永徽末,里歌有《桑條韋也》、《女時韋也》樂。

龍朔中,時人飲酒令曰;"子母相去離,連台拗倒。"俗謂杯盤為子母,又名盤為台。又里歌有《突厥鹽》。

永淳後,民歌曰:"楊柳楊柳漫頭駝。"

垂拱後,東都有《契苾兒歌》,皆淫艷之詞。契苾,張易之小字也。

如意初,里歌曰:"黃獐黃獐草里藏,彎弓射爾傷。"其後,王孝傑敗於黃獐谷。

神龍以後,民謠曰:"山南烏鵲窠,山北金駱駝,鐮柯不鑿孔,斧子不施柯。"山南,唐也,烏鵲窠者,人居寡也;山北,胡也,金駱駝者,虜獲而重載也。安樂公主於洺州造安樂寺,童謠曰:"可憐安樂寺,了了樹頭懸。"

景龍中,民謠曰:"黃牸犢子挽紖斷,兩足踏地鞋〈麻需〉斷,城南黃牸犢子韋。"又有《阿緯娘歌》。時又謠曰:"可憐聖善寺,身著綠毛衣,牽來河裡飲,踏殺鯉魚兒。"

玄宗在潞州,有童謠曰;"羊頭山北作朝堂。"

天寶中,有術士李遐周於玄都觀院廡間為詩曰:"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人逢山下鬼,環上系羅衣。"而人皆不悟,近詩妖也。又祿山未反時,童謠曰;"燕燕飛上天,天上女兒鋪白氈,氈上有千錢。"時幽州又有謠曰:"舊來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邊見契丹。"

德宗時,或為詩曰;"此水連涇水,雙眸血滿川,青牛逐朱虎,方號太平年。"近詩妖也。朱泚未敗前兩月,有童謠曰:"一隻箸,兩頭朱,五六月,化為〈月且〉。"

元和初,童謠曰;"打麥打麥三三三。"乃轉身曰:"舞了也。"

大中末,京師小兒疊布漬水紐之向日,謂之曰"拔暈"。

鹹通七年,童謠曰:"草青青,被嚴霜,鵲始後,看顛狂。"十四年,鹹都童謠曰;"鹹通癸巳,出無所之,蛇去馬來,道路稍開,頭無片瓦,地有殘灰。"是歲,歲陰在巳,明年在午。巳,蛇也;午,馬也。

僖宗時,童謠曰:"金色蝦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乾符六年,童謠曰;"八月無霜寒草青,將軍騎馬出空城,漢家天子西巡狩,猶向江東更索兵。"

中和初,童謠曰:"黃巢走,泰山東,死在翁家翁。"

○訛言

貞觀十七年七月,民訛言官遣棖棖殺人,以祭天狗,云:其來也,身衣狗皮,鐵爪,每於暗中取人心肝而去。於是更相震怖,每夜驚擾,皆引弓斂自防,無兵器者剡竹為之,郊外不敢獨行。太宗惡之,令通夜開諸坊門,宣旨慰諭,月余乃止。

武后時,民飲酒謳歌,曲終而不盡者,謂之"族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