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孔志約《本草音義》二十卷

蘇敬《新脩本草》二十一卷

又《新脩本草圖》二十六卷

《本草音》三卷

《本草圖經》七卷

甄立言(一作權。)《本草音義》七卷

又《本草藥性》三卷

《古今錄驗方》五十卷

孟詵《食療本草》三卷

又《補養方》三卷

《必效方》十卷

宋俠《經心方》十卷

《崔氏纂要方》十卷(崔行功。)

崔知悌《骨蒸病灸方》一卷

王方慶《新本草》四十一卷

又《藥性要訣》五卷

《袖中備急要方》三卷

《嶺南急要方》二卷

《針灸服藥禁忌》五卷

李含光《本草音義》二卷

陳藏器《本草拾遺》十卷(開元中人。)

鄭虔《胡本草》七卷

孫思邈《千金方》三十卷

又《千金髓方》二十卷

《千金翼方》三十卷

《神枕方》一卷

《醫家要妙》五卷

《楊太僕醫方》一卷(失名。天授二年上。)

衛嵩《醫門金寶鑑》三卷

許詠《六十四問》一卷

段元亮《病源手鏡》一卷

《伏氏醫苑》一卷(伏適。)

甘伯宗《名醫傳》七卷

王超《仙人水鏡圖訣》一卷(貞觀人。)

吳兢《五藏論應象》一卷

裴璡《五藏論》一卷

劉清海《五藏類合賦》五卷

裴王廷《五色傍通五藏圖》一卷

張文懿《藏府通元賦》一卷

段元亮《五藏鏡源》四卷

喻義纂《療癰疽要訣》一卷

《瘡腫論》一卷

沈泰之《癰疽論》二卷

青溪子《萬病拾遺》三卷

又《消渴論》一卷

《腳氣論》三卷

李暄《嶺南腳氣論》一卷

又《方》一卷

《腳氣論》一卷(蘇鑒、徐玉等編集。)

鄭景岫《南中四時攝生論》一卷

蘇游《鐵粉論》一卷

陳元《北京要術》一卷(元為太原少尹。)

司空輿《發焰錄》一卷(圖父,大中時商州刺史。)

青羅子《道光通元秘要術》三卷(失姓,鹹通人。)

《乾寧晏先生制伏草石論》六卷(晏封。)

江承宗《刪繁藥詠》三卷(鳳翔節度要籍。)

玄宗《開元廣濟方》五卷

劉貺《真人肘後方》三卷

王燾《外台秘要方》四十卷

又《外台要略》十卷

德宗《貞元集要廣利方》五卷

《陸氏集驗方》十五卷(陸贄。)

賈耽《備急單方》一卷

薛弘慶《兵部手集方》三卷(兵部尚書李絳所傳方。弘慶,大和河中少尹。)

薛景晦《古今集驗方》十卷

元和刑部郎中,貶道州刺史。)

劉禹錫《傳信方》二卷

崔玄亮《海上集驗方》十卷

《楊氏產乳集驗方》三卷(楊歸厚,元和中,自左拾遺貶鳳州司馬、虢州刺史。方九百一十一。)

鄭注《藥方》一卷

《韋氏集驗獨行方》十二卷(韋宙。)

張文仲《隨身備急方》三卷

蘇越《群方秘要》三卷

李繼皋《南行方》三卷

白仁敘《唐興集驗方》五卷

包會《應驗方》一卷

許孝宗《篋中方》三卷

梅崇《獻方》五卷

姚和眾《童子秘訣》三卷

又《眾童延齡至寶方》十卷

孫會《嬰孺方》十卷

邵英俊《口齒論》一卷

又《排玉集》二卷(口齒方。)

李昭明《嵩台集》三卷

陽曄《膳夫經手錄》四卷

嚴龜《食法》十卷(震之後,鎮西軍節度使譔子也。昭宗時宣慰汴寨。)

右醫術類六十四家,一百二十部,四千四十六卷。(失姓名三十八家,王方慶以下不著錄五十五家,四百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