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又《維城前軌》一卷

丁公著《皇太子諸王訓》十卷

《六經法言》二十卷(韋處厚、路隋撰。)

崔郾《諸經纂要》十卷

于志寧《諫苑》二十卷

王方慶《諫林》二十卷

楊浚《聖典》三卷(校書郎,開元中上。)

張九齡《千秋金鏡錄》五卷

唐次《辨謗略》三卷

《元和辨謗略》十卷(令狐楚、沈傳師、杜元穎撰。)

裴潾《大和新脩辨謗略》三卷

李仁實《格論》三卷

趙冬曦《王政》三卷(景龍二年上。)

馮中庸《政錄》十卷(開元十九年上,授汜水尉。)

《賈子》一卷(開元中藍田尉。失名。)

儲光羲《正論》十五卷(兗州人,開元進士第,又詔中書試文章,歷監察御史,安祿山反,陷賊自歸。)

牛希濟《理源》二卷

陸質《君臣圖翼》二十五卷

李吉甫《古今說苑》十一卷

李德裕《御臣要略》(卷亡。)

丘光庭《康教論》一卷

《元子》十卷

又《浪說》七篇

《漫說》七篇(元結。)

杜信《元和子》二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鹹通中人。)

《冀子》五卷(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廣明脩武令。)

崔愨《儒玄論》三卷(字敬之,後魏白馬侯浩七世孫,中和光祿丞。)

右儒家類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陸善經以下不著錄三十九家,三百七十一卷。)

《鬻子》一卷(鬻熊。)

《老子道德經》二卷(李耳。)

又三卷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王弼注《新記玄言道德》二卷

又《老子指例略》二卷

蜀才注《老子》二卷

鍾會《注》二卷

羊祜《注》二卷

又《解釋》四卷

孫登注《老子》二卷

王尚《注》二卷

袁真《注》二卷

張憑《注》二卷

劉仲融《注》二卷

陶弘景《注》四卷

樹鐘山《注》二卷

李允願《注》二卷

陳嗣古《注》二卷

僧惠琳《注》二卷

惠嚴《注》二卷

鳩摩羅什《注》二卷

義盈《注》二卷

程韶《集注》二卷

任真子《集注》四卷

張道相《集注》四卷

盧景裕、梁曠等《注》二卷

安丘望之《老子章句》二卷

又《道德經指趣》三卷

王肅《玄言新記道德》二卷

梁曠《道德經品》四卷

嚴遵《指歸》十四卷

何晏《講疏》四卷

又《道德問》二卷

梁武帝《講疏》四卷

又《講疏》六卷

顧歡《道德經義疏》四卷

又《義疏治綱》一卷

孟智周《義疏》五卷

戴詵《義疏》六卷

葛洪《老子道德經序訣》二卷

韓莊《玄旨》八卷

劉遺民《玄譜》一卷

《節解》二卷

《章門》一卷

李軌《老子音》一卷

《鶡冠子》三卷

張湛注《列子》八卷(列禦寇。)

郭象注《莊子》十卷(莊周。)

向秀《注》二十卷

崔譔《注》十卷

司馬彪《注》二十一卷

又《注音》一卷

李頤《集解》二十卷

王玄古《集解》二十卷

李充《釋莊子論》二卷

馮廓《老子指歸》十三卷

又《莊子古今正義》十卷

梁簡文帝《講疏》三十卷

王穆《疏》十卷

又《音》一卷

《莊子疏》七卷

《文子》十二卷

《廣成子》十二卷(商洛公撰,張太衡注。)

《唐子》十卷(唐滂。)

《蘇子》七卷(蘇彥。)

《宣子》二卷(宣聘。)

《陸子》十卷(陸雲。)

《抱朴子內篇》二十卷(葛洪。)

《孫子》十二卷(孫綽。)

《符子》三十卷(符朗。)

《賀子》十卷(賀道養。)

《牟子》二卷(牟融。)

傅弈注《老子》二卷

楊上善注《老子道德經》二卷

又注《莊子》十卷

《老子指略論》二卷(太子文學。)

辟閭仁諝注《老子》二卷(聖歷司禮博士。)

賈大隱《老子述義》十卷

陸德明《莊子文句義》二十卷

玄宗注《道德經》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