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九·本紀第九



三月丁卯,伯顏籍宋太廟景靈宮禮樂器、冊寶、郊天儀仗,秘書省、國子監、國史院、學士院、太常寺圖書、祭器、樂器送京師。戊寅,免諸路儒戶徭役。置部官萬戶府於廉州,中書右丞、河南等路宣使合刺合孫,襄陽管軍萬戶邸浹並行府事。庚辰,襄家特以宋玉璽來上。乙酉,宋贛、吉、袁三州及南安軍俱來降。中書右丞音班罷為戶部尚書。

閏月丙申,置宣慰司於濟寧路。丁酉,詔阿里海牙、忽都帖木兒入覲,脫拔忽魯禿兒、崔斌並留後鄂州。辛亥,樞密院副使張易以宋降臣吳堅、夏忠等赴上都。甲子,中書省左右司郎中郝禎為參知政事。

夏四月丙子,省東川行樞密院及成都經略司。庚辰,修太廟。乙酉,召昭文館大學士姚樞、翰林學士王磐、翰林侍講學土徒單公履赴上都。

五月乙未朔,伯顏以宋主顯至上都。丙申,召見顯於大安殿,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大司徒,封瀛國公。以宋平,告天地、祖宗於上都之近郊。己亥,以伯顏同知樞密院事。癸卯,放沂、莒、膠、密、寧海王州防軍為民。丁未,宋都統姜才攻灣頭堡,千戶董十元死之。戍申,昔里罕、阿塔赤敗宋兵於瓜州。改博州為東昌路。乙卯,宋江西制置使黃萬百以所部來降。是月,宋陳宜中、張世傑等立益王□於福州,改元景炎。

六月己巳,置行戶部於大名府。壬申,改兩浙大部督府為安撫司。設諸路宣慰司,並帶相銜。甲戌,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贊善王恂與亡宋日官更造新曆,樞密副使張易領之。史弼等敗姜才於丁村堡。壬辰,諭陳宜中、張世傑、劉師勇等歸附。戶部尚書張澍為中書參知政事,行中書省事於北京。

七月乙巳,宋制置使朱煥以揚州降。丁未,諭廣西路官民歸附,乙卯,宋泰州守將孫良臣以城降,獲李庭芝、姜才。通、滁、高郵等州相繼來降。得州十六、縣三十三,戶五十四萬二千六百二十四,口一百人萬三千二百十七。淮東行省右丞阿里海牙為行省平章政事,金書樞密院事、淮東行樞密院別乞里迷失為行省右丞,參知政事董文炳為左丞,淮東左副元帥塔失、兩浙大都督文虎、江東江西大都督呂師夔、淮東淮酉左副都元帥陳岩並參知政事。

八月己巳,漢軍都元帥闊闊帶、李庭討海都、篤哇,招諭庭曰:“汝從平江南,多出死力。男子立功,要在西北。今有違我太祖成憲者,汝往征之。”乙亥,殺宋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都統姜才。庚辰,罷襄陽統軍司。車駕至自上都。奧魯赤為荊湖行省參知政事。

九月己亥,有亨於太廟。庚子,命姚樞、王磐選宋三學生有實學者留京師,余聽還家。癸卯,以宋平,大赦天下。丙午,敕常德府歲貢包茅。丁未,諭西川行樞密院檄重慶官內附。乙卯,以吐番合答城為寧遠府。辛酉,阿術入覲。

冬十月戊子,淮東左副都元帥阿里為平章政事,河南等路宣慰使合刺合孫為中書右丞,兵部尚書王儀、吏部尚書兼臨安府安扶使楊鎮、河南河北提刑按察使迷里忽辛並參知政事,與參知政事陳岩行中書省事於淮東。

十一月,宋知處州李鈺以城降。甲辰,阿刺罕敗宋秀正與睪於瑞安,獲之。癸丑,宋知福州王剛中以城降。庚申,敕管民及理財官由中書省調,軍官由樞密院定議。高麗國王王愖遣使來告更名暙。

十二月甲子,宋益王□奔惠州,遣使奉表請降。丁卯,置元江府,以羈縻麻阿僰諸蠻。戊辰,宋泉州提舉市舶司蒲壽庚及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壬申,有告轉運使姜毅所言悖妄,指毅妻、子為證,帝曰:“妻、子豈為證者耶!”詔勿問。庚寅,詔:“管軍將校及亡宋官吏有奪民田盧產業者,俾各歸其主;無主則分給附近貧民。凡亡宋繁冗科差、聖節上供、經總制錢等百有餘件,翻蠲免之。”

十四年春正月,阿罕入汀關。癸巳,宋知循州劉興以城降。壬寅,宋知汀州黃去疾、監軍吳浚以城降。癸卯,復立諸道提刑按察司。戊申,宋知潮州馬友以城降,丁巳,宋權知梅州錢勞之以城降。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苪家貲在杭州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己未,置江淮等路都轉運鹽使司及江淮榷茶都轉運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