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卷一百二十七·列傳第二十



十七年,以足疾致仕。至大三年,武宗訪求舊臣、除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希亮類次世祖言行以進,英宗命取其書置禁中。泰定四年,卒,年八十一。希亮性至孝,在北庭,藏祖父畫像,四時奠祭穹廬中,曲盡誠敬。朔漠之人,鹹來聚觀,嘆曰:“此中華之禮也。”著有《愫軒集》三十卷。贈推忠輔義守正功臣、資善大夫、集賢學士、上護軍。追封漆水郡公,謚忠嘉。

有尚,字伯強。

祖思忠,字天祐,楚材仲兄也,從金宣宗南渡,累官都水監使,充鎮撫軍民都彈壓。太宗四年,楚材奉詔索思忠北還。金哀宗召見於宣德殿,思忠不欲往,哀宗冀和議可成,賜金帛而遣之。思忠自投於內東城濠中而死。

父鈞,仕蒙古,提領東平路工匠長官,佩金符。贈昭文館大學士、漆水郡公,謚莊慎。

有尚資稟絕人,受業許衡,為高第弟子。其學以誠為本,儀容辭令,動中規矩。

至元八年,衡授集賢大學士、國子祭灑,奏以有尚及王梓、韓國永、蘇郁、孫安、高凝、姚燉、劉季倫、呂端善、劉安中、白棟等十二人為伴讀,皆衡之弟子也。十圻,衡乞疾歸,諸生祖餞於都門外。衡謂諸生曰:“他日能尊嚴師道者,耶律君也。汝等當以事我之禮事之。”未幾,朝廷復以有尚等為助教,領學事。久之,拜監察御史,不赴,除秘書丞。

二十年,出為蘇州知州,為政以寬簡得民。州無職田,歲征於民,有尚獨不取。裕宗在東宮,召為詹事院長史。有尚既去國學,事頗廢,廷議以謂非有尚不足以繼衡,授國子監司業。時學館未建,師弟子皆僦而屋而居,有尚屢以為言,二十四年,始設國子監官,增廣弟子員,建學舍居之。擢有尚國子祭灑,階奉議大夫。二十六年,乞養歸。

大德元年,復召為國子祭灑。尋除集賢學士,兼前職。累遷太常卿、集賢學士。八年,丁父憂歸。朝廷思用宿儒,以安車召之,累辭不允。又明年,拜昭文館學士,兼祭灑。丞相哈剌合孫令使者述朝廷佇望之意,勿以老病辭,乃就職。武宗即位,大臣奏有尚久列三品,宜敘遷。帝曰:“是儒學舊臣也。”拜昭文館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進中奉大夫。

有尚前後五居國學,其教士以義理為本,凡文詞小技,破裂聖人之大道者,皆屏黜之。後以年老致仕,使者護送歸鄉里。延祐六年,遣使者,賜上樽,士論榮之,七年,卒於家,年八十六。贈資德大夫、河南行省右丞、上護軍,追封漆水郡公,諡文正。

史臣曰:“蒙古初入中原,政無紀綱,遺民惵惵不保旦夕。耶律楚材以民愛物之心,為直尋枉尺之計,委贄仇邦,行其所學,卒使中原百姓不至踐刈於戎狄,皆夫人之力也。傳所謂,自貶損以行權者,楚材其庶幾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