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英烈傳》第二十八回 燕王耀兵大江上 建文計窮思出亡

燕王在江上,獨往獨來,並無一人與之相抗。唯盛庸又領許多海艦,至浦子口 迎戰,連戰至於高資港。朝廷聞知,忙遣都督企事陳瑄,帥舟師助之;陳瑄既至, 知勢不可為,遂叛而降燕。陳瑄既降,而盛庸敗績矣。燕師至龍潭,朝廷又遣李景 隆並尚書茹琳往龍潭,仍以割地講和為請。燕王終是不肯,竟遣李景隆等回朝。建 文帝見割地講和不聽,因急召齊泰、黃子澄,入朝議事。近侍奏道:“齊泰已奔往 廣德。黃子澄已奔往蘇州。口說徵兵,實不知所為何事?”建文帝道:“起事皆出 汝輩,而今事敗,皆棄朕去了!”因長嘆不已。忽報燕兵已進屯金川門,左都督徐 增壽守左順門,竟對眾宣反,謀開門迎降。御史魏冕聽了大怒,因手擊之,又奏聞 於帝。帝大怒,命左右擒徐增壽至廷,責以不忠,親自下殿手誅之。

既誅徐增壽畢,有茹(王常)等眾臣勸帝幸湖湘以避之,又有王韋等眾臣勸帝幸 浙海以避之。方孝孺獨奏道:“國君與社稷同死生,避之非是,臣請效死勿去。” 建文帝道:‘方卿之言是也。朕意已決,卿等且退。”眾臣退出,忽又一臣跪下奏 道:“事已定矣。時已至矣,陛下宜早為之,不容緩矣。”建文帝視之,乃是向日 奏北平兵起的程濟。知他是個異人,因問道:“大位已不可保,汝雲事已定。時已 至,莫非欲朕死社稷乎?”程濟道:“陛下大位雖不保,而太祖的社稷卻未曾失, 何必死殉。”建文帝道:“社稷既不必死,臣下有勸應幸湖湘的,也有勸朕幸浙海 的,莫非此中尚有義,可赴乎?”程濟道:“陛下以天下之大,尚不保此位,豈湖 湘、浙海之死灰,得能復燃耶?”建文帝道:“一方之死灰,既不能燃,則燕王北 平一方,為何而猖撅至此乎?”程濟道:“此中蓋有天命也!天命所在,不當以大 小論也。”建文帝道:“既天命在燕,太祖何不立燕王,而竟立朕,毋乃不知天命 乎?”程濟道:“太祖,聖主也。又有賢臣劉青田輔佐之;豈有不知天命。然太祖 不立燕王,而立陛下者,正知陛下亦有天命。且知天命之氣運有後先,不可強,故 委曲而為之也。”建文帝沉吟道:“殉社稷既不必,圖興復又不能,然則朕一身將 何所寄?”程濟道:“唯有出亡而已。”建文帝道:“出亡固是一策,但行之於列 國則可,行之於當今則不可。列國時諸侯割據,晉亡則於秦,楚亡則於吳,故出境 則免。今天下一家,何地不,人於版圖,一稽查而即得。況燕王既不念君臣大義, 又何有於叔侄之親。萬一後日求而得之以被害,莫若今日死社稷之為得體也。”程 濟道:“興亡既有天命,死生獨無大命乎?陛下之大位固止於此,而陛下之生卻正 未艾,陛下又何慮乎?”建文帝道:“天命既然一定,而人事亦當先謀。朕帝王也, 一旦出亡,不知稅駕何所?為士為農,為工為商,亦當先定其名,方不露。”程濟 道:“士農工商,皆非帝王之事,唯有祝髮,庶可遊方之外。”正說未完,忽一老 太監哭奏道:“萬歲爺,今日遇難,奴婢有事,不敢不奏。”只因這一奏,有分教: 龍體披緇,帝頭削髮。欲知後事,請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