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五十二 起上章掩茂正月,盡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夏,四月,戊寅朔,金尚書省言:“齊民與屯田戶往往不睦,若令遞相婚姻,實國家長久安寧之計。”從之。

乙酉,金葬孝甏皇太后於裕陵。

戊子,金制:“諸部內災傷,主司應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檢視不以實者,罪如之。因而有傷人命者,以違制論。致枉有徵免者,坐贓論。妄告者,戶長坐詐下,以實罪計贓,從詐匿不輸法。”

癸巳,金諭有司:“自今女真字直譯為漢字,國史院專寫契丹字者罷之。”

甲午,金改封永中為並王,永功為魯王,永成為兗王,永升為曹王,永蹈為鄭王,永濟為韓王,永德為豳王。

五月,己酉朔,福州水。

辛亥,詔:“六院官許輪對,仍入雜壓。”自龔茂良為謝廓然所攻,六院官始不入雜壓,至是乃復班在五寺主簿之下,太學博士之上。

庚申,詔:“侍從、經筵、翰苑官,自今並不時宣對,庶廣諮詢以補治道。”

戊辰,金詔:“諸郡邑文宣王廟、風師、雨師、社稷神壇隳廢者復之。”

己巳,潼川、崇慶二府、大安、石泉、淮安三軍、興、利、果、合、綿、漢六州大水。

六月,戊子,金平章政事崇寧卒。

癸巳,詔:“宰臣、執政,俱不時內殿宣引奏事。”

丙午,金尚書右丞伊喇履卒,諡文獻。履精歷算,先是舊《大時歷》舛誤,履上《乙未歷》,以金受命於乙未也。世服其善。

右司諫鄭驛,以言事罷,為將作監。御史林大中言:“台諫以論事不合而遽遣,臣恐天下以陛下為不能容。”不聽。

秋,七月,丁未朔,詔:“故容州編管人高登,追復元官。”

丁巳,金以參知政事圖克坦鎰為尚書右丞,御史中丞瓜勒佳衡為參知政事。

己未,出會子百萬緡,收兩淮私鑄鐵錢。

己巳,興州大水,漂沒數千家。

八月,戊寅,御史中丞何澹,有本生繼母喪,乞有司定所服。禮寺言當解官,澹上疏引禮不逮事之文,請下台諫、給、舍議之。

於是太學生喬祕、朱九成、黃會卿移書責之,其略曰:“人之大倫莫重於父母,禮有出繼,其服雖降異,而鍾於天性者未嘗不同也。故所承父母則三年終喪,而所生父母則心喪三年。閣下自長成均而列長台諫,此三綱五常之所系者也。今閣下有所生繼母之喪,初請解官,莫不義之;繼上疏稱逮事不逮事之異,中外哄然。夫禮經所謂‘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非謂無恩於先祖也。蓋逮事父母,則親聞父母之言所嘗諱其祖,不逮事父母,則不聞父母之言所嘗諱其祖,是以子莫知其所諱也。故本朝方愨解此一節,以謂特庶人之禮耳。若學士大夫,則知尊祖矣,何逮事不逮事之拘乎!今聞閣下引此欲不持喪,恐與禮經相反。何者?禮經謂‘逮事父母則從父母’之言,今閣下所生之父,果以繼室為正乎?若所生之父果以繼室為正,則閣下亦當從而為正,不得黜之也。今四十餘年,以所生繼母事之,及其終也,反以為生不逮事而不持心喪,可乎?夫閣下之意,必謂所生繼母無生我之恩,則不當為之服,抑不思黜其所生之母,是賤其所生之父也。為人子者,尚忍言哉!不然,必以生我者為正而繼之者為不正,是閭巷小人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者,非天理之公、人倫之正也。閣下為天子耳目之官,將以厚人倫、移風俗,正宜致辨於此。”澹方待命六和塔,得書乃去。

甲申,寬兩浙榷鐵之禁。

己亥,金敕:“山東、河南闕食處,許納粟補官。”

九月,壬子,以知福州趙汝愚為吏部尚書。

時知潭州趙善俊得旨奏事殿中,侍御史林大中疏劾之,且言宗室汝愚之賢,當召。帝用其言,召汝愚而出善俊。

己未,金以左丞瓜勒佳清臣為平章政事,封芮國公,參知政事完顏守貞為左丞,知大興府事張萬公為參知政事。

庚申,金主如秋山。

乙丑,以久雨,命大理寺、三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

冬,十月,丁丑,築福州外城。

甲申,復吳瑞帶御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