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七十五 起柔兆執徐八月,盡屠維協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二月,戊午,以賈似道為兩淮安撫大使。

壬戌,築思州三隘。

乙丑,左正言戴慶炣言:“數十年來,諸處戎帥,專肆貪婪,逼令軍人營運。願申警戎帥,嚴與禁戢軍債。”從之。

己巳,帝曰:“溪蠻為敵所有,欲窺伺邕、宜,可不預備?”程元鳳曰“去秋已聞此言,屢令徐敏子嚴為防拓,又行不邕、宜,守險要以備不虞。”

癸酉,賈似道奏渦口築城。

丁丑,布衣餘一飛、高杞陳襄陽備御策,命京湖宣撫使趙葵行之。

三月,癸巳,帝曰:“聞近畿頗有剽竊,所當禁緝。”程元鳳曰:“此帥憲責也。”

己酉,詔曰:“朕聞政平訟理,則民安其業;告訐易俗,則禮義興行。近有司受詞,多是並緣為奸,延及無辜,攤賴緡錢,動以五計。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其耳目所接者,已悉蠲放,餘令御史台覺察以聞。”

夏,四月,庚申,朝獻景靈宮。

丙寅,以並侑高宗,奏告天地、宗廟、社稷。

丁卯,高達以白河戰功,進右武大夫、遙郡防禦使,王登進官一等,直秘閣。

壬申,帝曰:“李遇龍奏楊禮舍苦竹隘而守吉平,北兵有占築苦竹之謀,宜諭蒲擇之急為進守計。”程元鳳曰:“向來段元鑒克復此隘,極為不易,楊禮不應輕棄。令擇之急作措置,毋為敵所據。”

蒙古兵攻苦竹隘,詔京湖調兵應援。

閏四月,己丑,程元鳳等上《中興四朝志傳》、《皇帝玉牒》、《日曆》,元鳳等各進官二等。

壬辰,李遇龍奏蒙古兵窺劍門,將築堡塞,蒲擇之以朱禩孫監諸司軍,自以制司兵繼之。

乙未,以謝奕昌為少保、保寧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

戊戌,程元鳳等上進編修《吏部七司條法》。

己亥,帝曰:“趙葵行邊,如郢之增浚城壕,運糧於襄,有三年之積,措置可謂合宜。”又曰:“葵近奏已調援蜀兵三千。”程元鳳言:“昨令調遣五千,今恐未足用。”帝曰:“已令增調矣。”壬子,趙葵乞增兵十萬,分布淮、蜀、沿江、京湖,程元鳳請從之。

五月,壬午,錄行在建康繫囚,杖以下釋之。

詔:“夏貴城築荊山,剋期集事,升正任刺史。”

六月,蒲擇之師還。甲午,帝曰:“西蜀尚未能取,失此機會。然劍門之賞,不可不從厚,庶可激勸。”尋詔:“擇之進官二等,餘升轉有差。”

丁酉,同簽書樞密院事馬天驥罷。

癸卯,出封樁庫十八界楮幣二十萬貫賑都民,三衙諸軍亦如之。

是月,蒙古主謁太祖行宮,祭旗鼓。

蒙古烏蘭哈達以雲南平,請依漢故事,以西南夷悉為郡縣;從之。加烏蘭哈達大元帥,還鎮大理。

秋,七月,乙卯,錄中外繫囚。

己未,太白晝見。詔蠲諸路州縣民戶逋欠官賦。

乙丑,詔:“諸路閫帥司招填軍額,申嚴占借之禁。”

庚午,帝謂輔臣曰:“昨日經筵有以邊臣久任為言者,朕諭之曰:‘李漢超守關南十七年,郭進守山西二十年,官皆止於觀察使。久任邊臣,乃祖宗馭將帥、服中外之法也。’”程元鳳對曰:“誠宜率由舊章。”

八月,庚子,帝曰:“近有郁攸為災,延燎頗多,居民殊可念。”程元鳳言:“不能早救於微,及既熾,自難撲滅。”帝曰:“臨安府所奏兩城民屋須遠二丈,此說可行。”

以張磻為參知政事,丁大全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庚戌,申嚴諸路州縣稽留敕書、奉行不謹及遞兵違慢之弊。

九月,壬子朔,以久雨,出封樁庫十八界楮幣二十萬賑都民,三衙諸軍亦如之。

詔:“今後台臣遷它職而輒出關者,準違制論。著為令。”

辛酉,大饗於明堂,大赦。

蒙古烏蘭哈達遣使招安南降,安南人囚其使,遂議征之。播州邊境告警。

甲戌,帝曰:“播州乞兵,想事勢頗急,當令夾擊。”程元鳳曰:“已令朱禩孫襲其後,呂文德遏其前,即聖訓所謂夾擊也。”時朝議徒託空言,幸蒙古兵未入境耳。

戊寅,以史嵩之薨,輟視朝。嵩之為相,雖飾詐要譽,而肺肝如見,不為公論所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