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四十七 起屠維大淵獻五月,盡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壬午,金主謂宰臣曰:“山後之地,皆為親王、公主權勢之家所占,轉輸於民,皆由卿等察之不審。朕亦知察問細微非人君之體,以卿等殊不用心,故時或察問;卿等當盡心勤事,無令朕之煩勞也。”

明州觀察使張說卒。擬贈承宣使,與恩澤。帝曰:“前日給事陳峴駁其致仕轉官,今得毋再致人言乎?”趙雄言:“朝廷行事,與台諫不同。朝廷須稍從寬,台諫當截然守法,不可放過,乃為稱職。”帝以為然。

乙未,胡元質言黎州五部落蠻納降。趙雄等曰:“昨降旨諭,以彼如未屈伏,毋汲汲市馬,使權常在我,自無能為,所謂明見萬里。”帝曰:“蠻人慾進馬三百匹並獻珊瑚等乞盟。朕已令密院發金字牌卻其獻,止許其互市。”

戊戌,金主謂宰臣曰:“凡人在下位,欲冀升進,勉為公廉,賢不肖何由知之!及其通顯,觀其施為,方見本心。如招討澤恬,初任定州同知,繼為都司,所至皆有清名,及為招討,即不能固守。人心險于山川,誠難知也。”

壬寅,金主謂宰臣曰:“近讀《資治通鑑》,編次累代廢興,甚有鑑戒。司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何以過也!”

甲辰,金以殿前都點檢表為御史大夫。

十一月,丁巳,金右丞伊喇道乞致仕,金主曰:“卿通習法令、政事,雖逾六十,心力未衰,未可退也。”乃除南京留守。

己未,知隆興府張子顏言:“曩乾道之旱,江西安撫龔茂良有請,欲明諭州縣,於賑濟畢日按籍比較,稽其登耗而為守令賞罰,以此流移者少。今歲旱傷,欲乞許臣依茂良所請以議守令賞罰。”從之。

癸亥,黎州戍軍伍進等作亂,折知常遁去。王去惡誘進等,誅之。

壬申,知南康軍朱熹,請將今年苗米除檢放外,有合納苗米九千九百石,撥充軍糧,帝曰:“南康旱傷,已撥米賑濟矣。可更依所請。”趙雄曰:“聖德簡儉,惟利百姓,則不惜內帑。”帝曰:“向來於內帑無妄用,上以奉二親,下以犒軍而已。”

癸酉,金以御史大夫襄為右丞。

乙亥,金主謂宰臣曰:“郡守選人,資考雖未及,廉能者則升用之,以勵其餘。”

十二月,辛巳,金主謂宰臣曰:“岐國用人,但一言合意,便升用之,一言之失,便責罰之。凡人言辭,一得一失,賢者不免。自古用人,鹹試以事,若止於奏對之間,安能知人賢否!朕取人,為眾與者用,不以獨見為是。”

庚寅,趙雄等上《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國史志》。

壬辰,以四川制置使胡元質不備蕃部,以致猖獗,奪四官,罷之。

丙申,嗣濮王士輵薨。

戊戌,以新除成都府路提點刑獄祿東之權四川制置使,應黎州邊事,隨宜措置。

己亥,金河決衛州及延津京東埽,瀰漫至於歸德府。詔南北兩岸增築堤,以捍湍怒。

癸卯,金授衍聖公孔總曲阜令,封爵如故。

是月,戶部郎趙師言:“紹興以來,賦入綱目浸多,中間雖將頭子等窠名五十二項併入經總制起發,造帳供申,其後復添坊場寬剩、增添淨利等窠名錢一十三項,又皆隨事分隸戶部五司;其為賦財則一,而所隸者五,莫相參照。乞於本部置總計司,以五司所隸錢物並歸一處。”趙雄等尋請戶部置總計轄司,帝曰:“五司分治而長貳總之,既有催轄司,若更立總計司,徒重複,無益也。”

是歲,江、浙、淮西、湖北旱,蠲租,發廩貸給;趣州縣決獄,募富民賑濟補民;故歲雖凶,民無流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