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 起著雍閹茂正月,盡屠維大淵獻五月,凡一年有奇



辛巳,以趙保吉歸順,遣使諭陝西,縱綏、銀流民還鄉,家給米一石。

是月,女真遣使貢於遼。

夏,四月,己丑朔,詔諸州長吏潔除牢獄,疏理淹系,有疾病及貧乏者療治資給之。

壬寅,趙保吉遣弟繼瑗入謝。

癸卯,遼以崇德宮所隸州縣被水,賑之。

帝謂宰相曰:“諸路逋欠,先朝每有赦宥,皆令蠲放,而有司尚更理督,頗聞細民愁嘆。”己丑,遣使乘傳按百姓逋欠,悉除之。用判理欠司王欽若之言也。除逋欠凡一千餘萬,釋繫囚三千餘人。帝由是眷欽若益厚。

丁未,遼罷民輸官俸,出內帑給之。

己酉,祈雨。

乙卯,遼主如木葉山。

五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甲子,以旱,幸大相國寺祈雨,升殿而雨。

丁卯,遼主祀木葉山,告來歲南伐。

庚辰,鐵驪貢於遼。

乙酉,遼主還上京。太后命婦人年九十者賜以物。

六月,戊子朔,遼主祭祖、懷二陵。

庚寅,密州發解官鞠傅,坐薦送非其人,當贖金,特詔停任。帝謂輔臣曰:“凡所舉官,多聞謬濫。宜選擇舉主,以類求人。今外官要切惟轉運使,卿等可先擇人,後令舉之。”辛卯,詔於常參官內舉材堪轉運使者,不限人數。

詔議太祖廟稱號。先是判太常禮院李宗訥請改僖祖以下稱號,下尚書省集議。時張齊賢言:“為人後者為之子,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稱?”詔禮官詳定。禮官引《春秋》閔、僖同為一代及晉惠、懷、唐中、睿故事,請太祖、太宗昭穆同位。詔都省復集議,議同齊賢;又詔禮官再討典故。禮官言:“按太宗饗祀太祖二十有二年,稱曰孝弟,此不易之制。唐玄宗謂中宗為皇伯考,德宗謂中宗為高伯祖。伯氏之稱,復何不可!臣等參議,自今合祭日,太祖、太宗依典儀,同位異坐,太祖位仍舊稱孝子。”奏可。宗訥,昉子也。

秋,七月,丁巳朔,遼主錄囚聽政。

廣西轉運使陳堯叟上言:“所部諸州,土風本異,地少蠶桑,其民除耕水田外,惟種麻薴,周歲三收。布出之時,每端只售百錢,蓋織者眾而市者少故也。今臣以國家軍須所急,布帛為先,因勸諭部民廣植麻薴,以錢鹽折變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萬餘匹。望自今許以所種麻薴頃畝折桑棗之數,諸縣令佐依例書歷為課,民以布赴官賣者,免其算稅。如此,則布帛上供,泉貨下流,公私交濟,其利甚博。”詔從之。

八月,丁亥朔,詔三司“經度茶、鹽、酒稅以充歲用,勿得增加賦斂,重困黎元,諸色費用並宜節約,並條析未盡事件以聞。”

辛卯,京西轉運使合肥姚鉉上言:“諸路官吏或強明蒞事、惠愛及民者,則必立教條,除其煩擾。然所更之弊,事多不便於狡胥,俟其罷官,悉藏記籍。害公蠹政,莫甚於茲。應知州、府、軍、監、通判、幕職、州縣官,於所在有經畫利濟,事可經久者,歲終書歷,替日錄付新官,俾之尊守,不得妄信下吏,輒有改更。若灼然不便,州以上聞,幕職以下聞於長吏,俟報改正。《語》曰:‘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此實聖人之格言,國家之急務也。”從之。

乙巳,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等上《太宗實錄》八十卷。帝覽書流涕,賜詔褒諭。時若水判集賢,因用院印,史館無所預,才九月而華。初,太宗有畜犬甚馴,常在乘輿左右,及駕崩,犬輒號叫不食,因送永熙寢宮。李至嘗作歌紀其事以遺若水,其斷章云:“白麟朱雁且勿書,勸君書此懲浮俗。”若水不為載。呂端雖為監修,未嘗蒞局,書成不署端名,至抉其事以為專美。若水稱詔旨專修,不隸史局,又援唐朝故事以折之,時議不能奪。

癸丑,詔:“監倉京朝官,無得以羨餘為課。”

九月,丁巳朔,遼主駐得勝口。

己未,秦國延壽保聖夫人劉氏卒,發哀苑中,輟朝三日,給鹵簿以葬。

先是太宗命張洎重修《太祖實錄》,未成而卒。己巳,詔宰相呂端、集賢院學士錢若水同領其事。若水懇辭,帝曰:“卿新修《太宗實錄》甚周備,太祖時多缺漏,故再命卿,毋多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