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七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盡玄黓敦牂閏六月,凡一年有奇



乙亥,詔:“故追復太子太保司馬光、呂公著,太師文彥博,光祿大夫呂大防,太中大夫劉摯,右中散大夫梁燾,朝奉郎王岩叟、蘇軾,各從裁減,追復一官,其元追復官告並繳納。王存、鄭雍、傅堯俞、趙瞻、趙禼、孫升、孔文仲、朱光庭、秦觀、張茂則、范純仁、韓維、蘇轍、范純粹、吳安詩、范純禮、陳次升、韓川、張耒、呂希哲、劉唐老、歐陽棐、孔平仲、畢仲游、徐常、黃庭堅、晁補之、韓跂、王鞏、劉當時、常安民、王隱、張保、汪衍、余爽、湯戫、鄭俠、常立、程頤、張巽等四十人,行遣輕重有差。唯孫固為神考潛邸人,已復職名及贈官,免追奪。任伯雨、陳祐、張庭堅、商倚等,並送吏部,令在外指射差遣。陳瓘、龔夬並予祠。”其司馬光等責詞,皆曾布所草定也。又詔:“應元祐並元符今來責降人韓忠彥曾任宰臣,安燾系前執政,王覿、豐稷見任侍從外,蘇轍、范純禮、劉奉世等五十七人,令並三省籍記,不得與在京差遣。”

後苑欲增葺殿宇,內侍有請以金箔為飾者,計用五十六萬七千,帝曰:“用金為箔,以飾土木,一壞不可復收,甚無謂也。”詔黜之。

丙子,詔:“應元祐以來及元符末未嘗以朋比附會得罪者,除已施行外,自今以往,一切釋而不問,在言責者亦勿復輒言。”

己卯,尚書左丞陸佃罷。佃執政,與曾布比,而持論多近恕,每欲參用元祐人才,尤惡奔競,嘗曰:“天下多事,須不次用人。苟安寧時,人才無大相遠,當以資歷序進,少緩之,則士知自重矣。”又曰:“今天下之勢,如人大病向愈,當以藥餌輔養之,須其平安。苟為輕事改作,是使之騎射也。”朝議欲更懲元祐餘黨,佃言不宜窮治。或言佃名在黨籍,不欲窮治,正恐自及耳,遂出知定州。

庚辰,以許將為門下侍郎,溫益為中書侍郎,翰林學士承旨蔡京為尚書左丞,吏部尚書趙挺之為尚書右丞。

京素與屯田員外郎孫鼛善,鼛嘗曰:“蔡子,貴人也,然才不勝德,恐詒天下憂。”及是,京謂鼛曰:“我若用於天子,願助我。”鼛曰:“公誠能謹守祖宗之法,以正論輔人主,示節儉以先百吏,而絕口不言兵,天下幸甚。”京默然。

挺之為中丞,與曾布比,建議紹述,排擊元祐諸賢,由是進居政府。

六月,己丑,祔欽成皇后神主於太廟。

辛卯,左司諫王能甫言:“曾誠家富於財,目為青錢學士,乞罷其史官。”左正言吳材言:“史官王防,在元豐勒停,又以訴理得罪,兼無出身,當罷。”是日,曾布獨對,言:“吳材緣引呂惠卿、蹇序辰等,議論不勝;王能甫乃吳安持婿,近日以安持追削職名;皆挾私怨,故以此攻曾誠、王防,欲中傷臣耳。”帝曰:“彼責在蔡京,不乾卿事。”布曰:“臣亦知此二人乃京所薦,但以臣門下士為言路所攻,則謂臣必搖動。小人用意如此,臣實不安。方元祐之人布滿朝廷,臣一身與眾人為敵,是時助臣者唯此三數人。今元祐之黨方去,而言者乃欲斥逐此等,是為元祐人報怨耳。”帝矍然。布因言:“張商英亦章惇門下士,王溈之乃其婿,議論之際,多與惇為比,故商英力稱引范致虛及吳材,乃其志趨同耳。若有所陳,願陛下加察。”

壬辰,減西京、河陽、鄭州囚罪一等,民緣山陵役者蠲其賦。

遼主以雨罷獵,駐散水原。

癸卯,詔:“六曹尚書有事奏陳,許獨員上殿。”

丁未,遼南院大王慎嘉努致仕。

己酉,太白晝見。

壬子,改渝州為恭州。

癸丑,詔仿《唐六典》修神宗所定官制。

封伯夷為清惠侯,叔齊為仁惠侯。

閏月,甲寅朔,更名哲宗神御殿曰重光。

己未,以提舉洞霄宮呂惠卿為觀文殿學士、知杭州,尋改揚州。

庚申,遼策試賢良。禮部郎中劉輝對策,多中時病,擢史館修撰。輝善屬文,疏簡有遠略,時稱得人。未見,卒。

辛酉,殿中侍御史錢遹言:“尚書右僕射曾布,力援元祐之奸黨,分列要塗;陰擠紹聖之忠賢,遠投散地。挈提姻婭,驟致美官;汲引儇浮,盜竊名器。愛婿交通乎近習,諸子邀結乎搢紳,造請輻湊其門,苞苴日盈私室,呼吸立成禍福,喜怒遽變炎涼。鉤致齊人之窾言,欲破紹聖之信史;曲徇法家之謬說,輕改垂世之典刑。為臣不忠,莫大於此。況日食、地震、星變、旱災,豈盛時常度之或愆,乃柄臣不公之所召。欲乞早正典刑,慰中外之望。”於是布連上章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