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八十七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盡玄黓敦牂閏六月,凡一年有奇



壬戌,詔布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潤州。

布於元符末,欲以元祐兼紹聖而行,故力排蔡京,逐出之。至崇寧初,知帝意有所向,又欲力排韓忠彥而專其政。無何,京已為右丞,大與布異。會布擬陳祐甫為戶部侍郎,京於榻前奏曰:“爵祿者,陛下之爵祿,奈何使宰相私其親!”曾布婿陳迪,祐甫之子也。布忿然爭辨,久之,聲色稍厲,溫益叱之曰:“曾布,上前安得失禮!”帝不悅而罷。御史遂攻之,言:“布與韓忠彥、李清臣交通為私,使其子婿吳則禮、外甥婿高茂華往來計議,共成元祐之黨。暨登相位,復與清臣析交離黨,日夜爭勝,遂攬天下之權,皆歸於已,而怨望之心逞矣。故不及半月,首罷市易,中外之人,望風希指,變法之論,相因而至。於是范純粹乞差衙前,以害神考之免役;李夷行乞復詩賦,以害神考之經術。又力引王古為戶部尚書,王覿為御史中丞,二人者,元祐之黨也,而用以掌開闔斂散之權,定是非可否之論,豈非敗壞神考之法度乎!”於是更詔布落職,提舉明道宮,太平州居住。

以刑部侍郎張商英為翰林學士。

甲子,詔:“諸路州縣官有治績最著者,命兩司、帥臣各舉一人。”

丙寅,寶文閣待制、知杭州鄒浩,改知越州。

辛未,詔曰:“朕仰唯哲宗皇帝元符之末,是生越王,奸人造非,謂非後出。比閱諸僚舊疏,適見椒房訴章,載加考詳,鹹有顯證。其時兩宮親臨撫視,嬪御執事在旁,緣何外人得入宮禁殺母取子,實為不根。為人之弟,繼體承祧,豈使沽名之賊臣,重害友恭之大義。詆誣欺罔,罪莫大焉!鄒浩可重行黜責,以戒為臣之不忠者。仍檢會鄒浩元奏札子,並元符皇后訴章,宣示中外。”

初,浩以諫立後被謫,章留中不下。元符末,還朝,入見,帝首及諫立後事,獎嘆再三,問:“諫草安在?”對曰:“焚之矣。”退,告陳瓘,瓘曰:“禍其在此乎!異時奸人妄出一緘,則不可辨矣。”及蔡京用事,忌浩,欲擠之,果使其黨偽為浩奏,言劉後殺卓氏而奪其子,且多狂妄指斥語,復偽為元符皇后上皇太后表,流布中外。帝見之,大怒,遂下詔治浩之罪,貶衡州別駕,永州安置。京又使其黨為元符皇后撰謝表以上,詔並送史官。

浩初除諫職,入白其母張曰:“有言責者不可默,恐或以是詒親憂。”母曰:“兒能報國,我顧何憂!”及浩兩被竄責,母不易初意,人稱其賢。

壬申,遼降惠妃蕭氏為庶人,幽於宜州,諸弟沒入興聖宮。

遼方治耶律伊遜之黨,其首惡既以賄免,而蔓引轉及無辜。御史知雜事左企弓為辨析其冤,警巡使馬人望,奉命推究,處以平心,所活甚眾。

戊寅,知江寧府鄧祐甫,乞以府學所建王安石祠堂著祀典,從之。

壬午,追貶李清臣為武安軍節度副使。

癸未,詔:“監司、帥臣,於本路小使臣以上及親民官內,有智謀勇略可備將帥者,各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