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六 起柔兆敦牂正月,盡六月,凡六月



乙酉,迎道君皇帝於宜春苑,太后入居寧德宮。

丙戌,知中山府詹度為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原府張孝純、知河間府陳遘並為資政殿學士,知澤州高世由直龍圖閣,賞城守之勞也。

丁亥,朝於寧德宮。詔:“扈從行宮官吏,候還京日,優加賞典;除有罪之人,迫於公議已行遣外,餘令台諫勿復用前事糾言。”

庚寅,姚古復隆德府;辛卯,復威勝軍。

壬辰,有流星出紫微垣。

甲午,以戶部侍郎錢蓋為陝西制置使。

監察御史胡舜陟言:“陛下踐阼之初,放朱勔于田里,天下稱頌。然典刑未正,士論籍籍。”詔:“勔安置廣南,籍沒其財產。”

命陳東初品官,賜同進士出身。東辭不拜而歸。

乙未,詔:“金歸朝官民,未發遣者止之。”

左司諫陳公輔奏乞竄逐蔡京以慰天下公議。制:“京責授崇信軍節度副使,德安府安置;子攸前去省侍。”

夏,四月,戊戌,夏人破鎮威城,攝知城事朱昭闔門死之。昭,府穀人也。

初,金宗翰遣使夏國,許割天德、雲內、金肅、河清四軍及武州等八館之地,約攻麟州,以牽河東之勢。夏人遂渡河,取四軍八館之地,因攻鎮威城。昭力戰而敗,乃盡殺其妻子,納屍井中,復帥士搏戰死,城遂破。既而金將希尹以數萬騎陽為出獵,奄至天德,逼逐夏人,悉奪有其地。夏人請和。金人執其使。

己亥,道君皇帝至自南京,帝迎於都門。

道君將至,宰執進迎奉儀注。耿南仲議欲屏道君左右,車駕乃進。李綱言:“天下之理,誠與疑、明與暗而已。自誠明推之,可至於堯、舜;自疑暗推之,其患有不可勝言者。耿南仲不以堯、舜之道輔陛下,乃暗而多疑。”南仲怫然曰:“臣適見左司諫陳公輔,乃為李綱結士民伏闕者,乞下御史置對。”帝愕然。綱曰:“臣與南仲所論,國事也,南仲乃為此言!願以公輔事下吏。”因求去,帝不允。

壬寅,朝於龍德宮。

癸卯,立長子諶為皇太子。

以耿南仲為門下侍郎。

乙巳,置《春秋》博士。

戊申,置詳議司於尚書省,討論祖宗法度。

己酉,乾龍節,群臣上壽於紫宸殿。

庚戌,門下侍郎趙野罷。

壬子,知應天府杜充改知隆德府。

金宗望遣賈霆、冉企弓與王俅俱來。時俅至中山望都縣,追及肅王。宗望以三鎮未下,復令王回,故遣霆等來議。

癸丑,詔開經筵。

封太師、沂國公鄭紳為樂平郡王。

御史中丞陳過庭言:“蔡京、王黼、童貫,造為亂階,均犯大惡,然竄殛之刑,獨加於黼,而京、貫止於善地安置,罪同罰異。”乃詔:“京移衡州安置;貫責授昭化軍節度副使,郴州安置。”

臣僚又言:“朱勔父子,皆衡州一處安置,典刑未正。”詔:“勔移韶州羈管,子汝賢、侄汝楫等並各州居住。”

令吏部稽考庶官,凡由楊戩、李彥之公田,王黼、朱勔之應奉,童貫西北之師,孟昌齡河防之役,夔、蜀、湖南之開疆,關陝、河東之改幣,及近習所引,獻頌可采,特赴殿試之流,所得爵賞悉奪之。

甲寅,种師道加太慰、同知樞密院事、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乙卯,詔:“自今假日特坐,百司毋得休務。”

丙辰,詔:“有告奸人妄言金人復至以恐動居民者,賞之。”

己未,復以詩賦取士,禁用《莊》、《老》及王安石《字說》。

戶部尚書梅執禮、禮部侍郎邵溥、中丞呂好問、中書舍人胡安國合奏:“焞言動可以師法,器識可以任大,乞擢用之。”不報。

壬戌,詔:“親擢台諫官,宰執勿得薦舉,著為令。”

追政和以來道官、處士、先生封贈奏補等敕書。

癸亥,詔:“蔡京、童貫、朱勔、蔡攸等,久稽典憲,眾議不容。京可移韶州,貫移英州,勔移循州,攸責授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勔子孫分送湖南。”

甲子,令在京監察御史、在外監司、郡守及路分鈐轄已上,舉曾經邊任或有武勇、可以統眾出戰者,人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