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六 昭陽協洽九月,盡閼逢涒灘七月,凡十一月



癸酉,撫州上金谿縣所得生金山,重三百二十四兩,帝令藏於龍圖閣瑞物庫。

乙亥,衛尉寺丞丘浚,降饒州軍事推官、監邵武軍酒稅。浚坐作詩訕謗,執政欲重誅之,帝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古有郇模哭市,其斯人之徒歟!”乃薄其罪。

丁丑,歐陽修言:“臣親至河外,相度移、廢麟州,其城壁堅完,地形高峻,乃是天設之險。移、廢二說,未見其可。乞減寨卒以紓民力,委土豪以資捍禦。”

戊寅,詔募人納粟振淮南飢。

丙戌,元昊始稱臣,自號夏國主,復遣尹與則、楊守素來議事。

己丑,省河南府潁陽、壽安、偃師、緱氏、河青五縣並為鎮,又析王層縣隸河南府,始用范仲淹議也。

鄜延經略司言西賊寇青澗城,宣武副都頭劉岳等與戰,敗之。詔功等一遷兩資,次遷一資。

六月,辛卯朔,輔臣列奏,答手詔所問五條。韓琦、范仲淹又奏陝西、河北畫一利害事,陝西八事,河北五事。已而仲淹又奏:“西賊議和,變詐難信,願早罷臣參知政事,知邊上一郡,帶安撫之名,足以照管邊事,乞更不帶招討、部署職任。”

元昊遣使乞援於準布,準布執其使以聞於遼,且乞以兵助戰,許之。甲午,遼主駐永安山,以將伐元昊來告。

丙申,遼命翰林都林牙蕭罕嘉努、耶律庶成編集上世以來事跡。

癸卯,改知渭州孫沔復知慶州,知慶州尹洙知晉州。始,朝廷欲卒城水洛,故令洙與沔易任,沔以病辭,乃別徙洙。於是渭州闕守,詔委狄青。諫官余靖言:“涇原山川廣寬,道路平易,邊臣制御不住,可以直圖關中。如此形勢,安得輕授於人!假如賊人圖守鎮戎,狄青既是部署,豈得不出救援?青出之後,何人守城?賊若以一二萬人與青相拒,劫從間道領眾直趨渭州,又使何人守備?以臣觀之,渭州必須別得能臣與狄青分職句當,方免朝廷深憂。”又言:“青武人粗暴,不可兼知渭州。”章三上。詔徙青權並代部署。

丙午,高麗貢於遼。

丁未,遼錄囚。

開寶寺靈寶塔災。諫官余靖言:“塔為天火所燒,五行之占,本是災變,乞更不營造。”時盛暑,面奏,靖素不修飾,帝入內云:“被一汗臭漢熏殺,噴唾在吾面上。”其優容諫臣如此。

庚戌,以天章閣待制王素知渭州。

壬子,以參知政事范仲淹為陝西、河東路宣撫使。始,仲淹放逐數年,陝西用兵,帝以仲淹士望所屬,拔用護邊。及召還執政,中外想望其功業,促淹亦感激眷遇,以天下為己任,遂與富弼日夜謀慮,興致太平。然規模闊大,論者以為難行。及案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自安。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倖者不便。於是謗毀浸盛,而朋黨之論滋不可解。然仲淹、弼守所議弗變。

先是石介奏記於弼,責以行伊、周之事,夏竦欲因是傾弼等,乃使女奴陰習介書,久之,習成,遂改伊、周曰伊、霍,而偽作介為弼撰廢立詔草,飛語上聞。帝雖不信,而仲淹、弼始恐懼,不敢自安於朝,皆請出按西北邊,未許;適有邊奏,仲淹固請行,乃使宣撫陝西、河東。

樞密副使富弼言:“朝廷以契丹發兵會元昊討岱爾族,路出河東境外,疑是變詐。它時雖欲背盟自逞,必寇河北,第以河東為掎角之地而已。伏乞陛下更令范仲淹且相度河東,未宜調發。”時仲淹疑遼敗盟,欲大發兵為備;杜衍謂遼必不來,兵不可妄出。仲淹爭議帝前,詆衍,語甚切。仲淹嘗以父行事衍,衍初不為恨,既退,仲淹猶力爭。韓琦曰:“若爾,則琦當請行,不須朝廷一人一騎。”仲淹怒,再求對,首奏琦語。然兵卒不發,仲淹亦不以為忤為。

先是仲淹受命主西事,弼主北事。弼條上河北守御十二策,且言:“臣奉使契丹日,於河北往回十餘次,詢於沿邊土豪並內地故老,博採參較,得之甚詳,以至稽求載籍,質證時務,用是裒聚撰述,以副陛下委任之意。伏望陛下令兩府會議,可者速行之,其不可者更相致語而是正之。”

秋,七月,戊寅,封宗室德文東平郡王,允讓汝南郡王,允弼北海郡王,允良華原郡王,從藹潁國公,從煦安國公,宗說祁國公,宗保建安郡公,宗達恩平郡公,宗望清源郡公。帝始用富弼議,次第封拜宗室,以德文屬尊且賢,方漢東平王蒼故事,封東平,仍詔德文等十人並列本班之上,少前。

甲申,夷人寇三江砦,淯井監官兵擊走之。

丙戌,詔:“諸路轉運使、副、提點刑獄,察所部知州、軍、知縣、縣令有治狀者,以名聞,議旌擢之。或不如所舉,令御史台劾奏,並坐上收書不實之罪。”從范仲淹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