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四十二 起屠維單閼九月,盡上章執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是月,遼主駐東京。

十一月,戊子朔,出內庫珍珠估緡錢三十萬賜三司。帝諭輔臣曰:“此無用之物,既不欲捐育,不若散之民間,收其直,助糴邊儲,亦可少紓吾民之斂也。”

壬辰,詔:“禮部貢院,自今省試舉人,設簾都堂中間,而施帷幕兩邊,令內外不相窺見。點檢試卷官及吏人,非給使毋得輒至堂上。其詩、賦、論題,並以註疏所解揭示之,不許上請。或題義有疑當請者,仍不是附近簾前。御試考校,並分上中下三等,初考用墨,其點抹於卷後通計之,若塗注脫誤四十字以上為不謹,亦依禮部格少字數退黜之。”

甲午,遼主諭近臣曰:“有以北院處事失宜,擊鐘及邀駕者,悉以奏聞。”

丁酉,知樞密院事盛度,罷為尚書右丞、知揚州,參知政事程琳,罷為光祿卿、知潁州,御史中丞孔道輔,出知鄆州。

初,張士遜素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將並逐之。會開封府吏馮士元以贓敗,知府鄭戩窮治之,辭連度、琳及天章閣待制龐籍等十餘人。士遜察帝有不悅琳意,即謂道輔曰:“上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宜見上為辨之。”道輔入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輔朋附大臣,故特貶焉。於是度坐令士元強取其鄰所賃官舍,琳坐令士元紿市張遜故第,籍坐令士元市女口,皆黜罷,而士元流海島。頃之,帝謂輔臣曰:“所決馮士元獄,如聞頗愜輿論。”士遜對曰:“台獄阿徇,非宸斷無以肅清朋邪。”

戊戌,遼命皇子梁王召僧論佛法。遼主重佛教,僧有正拜三公、二師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

辛丑,許建州立學,仍給田五頃。

壬寅,以參知政事王鬷知樞密院,翰林學士、知制誥宋庠參知政事。

時陝西用兵,調費日蹙,天章閣待制、同判禮院宋祁上疏論三冗三費:“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不定數,三冗也。道場齋醮,無日不有,皆以祝帝壽、祈民福為名;宜取其一二不可罷者,使略依本教以奉薰修,則一費節矣。京師寺觀或多設徒卒,或增置官司,衣糧所給,三倍它處,帳幄謂之供養,田產謂之常住,不徭不役,生蠹齊民;請一切罷之,則二費節矣。使相、節度不隸藩要,取公用以濟私家;請自今地非邊要,州無師屯者,不得建節度,已帶節度不得留近藩及京師,則三費節矣。臣聞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陛下若能躬服至儉,風示四方,衣服醪膳,無溢舊規,請自乘輿始;錦採珠玉,不得妄費,請自後宮始。”

戊申,遼以太后行再生禮,大赦。

己酉,遼城長春。

是月,夏人寇保全軍,鄜延鈐轄盧守勤等擊走之。賦又以三萬騎圍承平寨,鄜延副部署祥符許懷德時在城中,率勁兵千餘人突圍破賊,賊乃解去。

十二月,庚申,詔審刑院、大理寺、刑部毋通賓客。

乙丑,賞保全軍守御之功,以盧守勤為左騏驥使,都巡檢司指使、散直西河狄青為右班殿直。青功最多,故超四資授官。

帝嘗問參知政事宋庠以唐入閤儀。戊辰,庠上奏曰:“夫入閣,乃唐只日於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自高宗以後,天子多在大明宮,宮之正南門曰丹鳳門,門內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會則御之。對北第二殿曰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又對北第三殿曰紫宸殿,謂之上閤,亦曰內衙,只日常朝則御之。以本朝宮殿視之,大慶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唐制,每遇坐朝日,即為入閤。而叔世離亂,五朝草創,正衙立仗,因而遂廢。其後或有行者,常人罕見,乃復謂之盛禮,甚不然也。開元舊禮本元此制,至開寶中,諸儒僧附新禮,始載月朔入閤之儀,又以文德殿為上閤,差舛尤甚,蓋當時編撰之士討求未至。太宗朝,儒臣張洎亦有論奏,頗為精洽。或朝廷它日修復正衙立仗,欲下兩制,使豫加商榷,以正舊儀。”然議者以為今之殿閤與舊制不同,難復行之。

己巳,降侍御史王素為都官員外郎、知鄂州。初,孔道輔與素連姻,舉素為台官。道輔即貶,故並素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