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九十三 起著雍閹茂正月,盡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九月,壬寅,金薩喇、哈嚕等至,詔衛尉少卿董耘館之,止作新羅人使引見。後三日,對於崇政殿,帝臨軒,薩喇、哈嚕等捧書以進,禮畢而退。

詔:“罷政和二年給地牧馬條法,收見馬以給軍,應牧田及置監處並如舊制。”

丙辰,詔登州鈐轄馬政借武顯大夫,使聘於金。是日,薩喇、哈嚕等入辭於崇政殿,賜宴顯靜寺,命趙良嗣押宴,王瓖伴送,政持國書及事目隨哈嚕等行。書曰:“大守皇帝致書於大金皇帝:遠承信介,持示函書,具聆啟處之詳,殊副瞻懷之素。契丹逆天賊義,乾紀亂常,肆害忠良,恣為暴虐。知夙嚴於軍旅,用綏集於人民,致罰有辭,逖聞為慰。今者確示同心之好,共圖問罪之師,念彼群黎,舊為赤子,既久淪於塗炭,思永靖於方垂,誠意不渝,義當如約。已差太傅、知樞密院事童貫勒兵相應,使回,請示舉軍的日,以憑夾攻。所有五代以後陷沒幽薊等州舊漢地及漢民,並居庸、古北、松亭、榆關,已議收復,所有兵馬,彼此不得過關外,據諸色人及貴朝舉兵之後背散到彼餘處大戶,不在收留之數。絹銀依與契丹數目歲交,仍置榷場。計議之後,契丹請和聽命,各無允從。”乃別降樞密院札目付政,遣政子擴從行。

初,朝議止欲得燕京舊地。及趙良嗣還朝,言嘗問金主,燕京一帶舊漢地,並西京亦是。金主曰:“西京我安用,止為拏阿適,西一臨爾。事竟,亦與汝家。”阿適,遼主小字也。又言平、營本燕京地,高慶裔曰:“平、灤非一路。”金主曰:“此不須議。”故事目並及山後寰、應、朔、蔚、媯、儒、新、武諸州。兩國之釁,由此生矣。

是秋,遼主獵於沙嶺。

蕭伊蘇守上京,為政寬猛得宜,乘金兵殘破之後,民多窮困,輒加振恤,眾鹹愛之。

冬,十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己巳,尚書省言:“州縣武學已罷,內外願入京武學人,乞依元豐法試補入學舉試;其考選升補推恩,並依大觀武學法。”從之。

以內侍梁師成為太尉。師成黠慧習文法,初領睿思殿文字外庫,主出外傳上旨。政和中,漸得幸,因竄名進士籍中,累遷河東節度使,至是遂有此命。

時中外泰寧,帝留意禮文符瑞之事,師成逢迎希恩寵,帝本以隸人畜之,命入處殿中,凡御書號令,皆出其手,多擇善書吏習仿帝書,雜詔旨以出,外庭莫能辨。師成實不能文,而高自標榜,自言蘇軾出子。時天下禁誦軾文,其尺牘在人間者皆毀去,師成訴於帝曰:“先臣何罪?”自是軾之文乃稍出。以翰墨為己任,四方名士,必招致於門下,多置書畫捲軸於外舍,邀賓客縱觀,得其題識,合意者輒密加汲引,執政、侍從,可階而升。王黼以父事之,稱為“恩府先生”,蔡京父子亦諂附焉。都人目為“隱相”,所領職局,多至數十百。

睦州青溪民方臘,世居縣之堨村,托左道以惑眾。縣境梓桐、幫源諸洞,皆在山谷幽險處,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臘有漆園,造作局屢酷取之,臘怨而未敢發。時吳中困於朱勔花石之擾,比屋致怨。臘因民不忍,陰聚貧乏游手之徒,以朱勔為名,遂作亂。

馬政等達金拉林河,留帳前月餘,議論不決。金主初不認事目內已許西京之語,且言平、灤、營三州不系燕京所管,政等不能對,唯唯而已。金主又與其群臣謀,謂:“北朝所以雄盛者,緣得燕地漢人。今一旦割還南朝,不惟國勢微削,兼退守五關之北,無以臨制南方,坐承其弊。若我將來滅契丹,盡在其地,與宋為鄰,時或以兵壓境,更南展提封,有何不可!”群臣皆以為然。唯宗翰云:“南朝四面被邊,若無兵力,安能立國!未可輕之。”金主遂將馬擴遠行射獵,久之乃還,令諸大臣具飲食,遞邀南使。十餘日,始草國書,遣哈嚕與政等來報。聘書中大略云:“前日趙良嗣等回,許燕京東路州鎮,已載國書,若不夾攻,應難如約。今若更欲西京,請便計度收取,若難果意,冀為報示。”

十一月,戊戌朔,方臘自號聖公,建元永樂,以其月為正月。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無弓矢、介冑,唯以鬼神詭秘事相扇訹。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不旬日,聚眾至數萬,陷青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