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四十二 起上章攝提格八月,盡重光單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冬,十月,壬寅朔,金以左宣徽使敬嗣暉參知政事。

甲寅,金主謂宰臣曰:“朕已行之事,卿等以為成命不可復更,但承順而已,一無執奏。且卿等凡有奏,何嘗不從!自今朕旨雖出,宜審而行,有未便者,即奏改之。或在下位,有言尚書省所言未便,亦當從而改之。”

壬戌,金主使烏凌阿天錫來賀會慶節,要帝降榻問金主起居,帝不許。天錫跪不起,虞允文請帝還內,命知閤門事王抃諭之曰:“大駕已興,難再御殿,使人以明日見。”天錫沮退。癸亥,隨班入見。

甲辰,虞允文言:“兩司增加鬥力事藝,升進者千餘人,費不過千餘貫。昨有錫金碗者,軍中歡呼,無不欣艷。”帝曰:“聞其載碗乘馬而歸,道路聚觀,如此,見者必勸矣。”

丙寅,金左丞相赫舍哩良弼進《睿宗實錄》。

戊辰,金主謂宰臣曰:“衍慶宮圖畫功臣,已命增為二十人。如丞相韓企先,自本朝興國以來,憲章法度,多出其手,至於關決大政,但與大臣謀議,終不使外人知覺,漢人宰相,前後無比。若褒顯之,亦足以示勸,慎勿遺之。”

是月,賑饒州飢。

帝因覽知州王秬賑濟畫一,曰:“飢歲民多遺棄小兒,已付諸路收養。如錢不足,可於內藏支降。”

罷紹興府宗正行司,以其事歸大宗正司。

故事,宗室皆聚於京師,熙、豐間始許居於外,崇寧間始即河南、應天置西、南二敦宗院。靖康之禍,在京宗室無得免者,而睢、洛二都得全。建炎初,將南幸,於是大宗正司移江寧,而西、南外初寓於揚州及鎮江,復移於泉、福二州。而居會稽者,乃紹興初以行在未有居第,權分宗室居之。及恩平郡王璩出居會稽,遂以為判大宗正司,至是省之。

十一月,戊寅,金主幸東宮,謂太子曰:“朕為汝措天下,當無復有經營之事。汝惟無忘祖宗仁厚之風,以勤修道德為孝,明信賞罰為治而已。昔唐太宗曰:‘吾伐高麗不克終,汝可繼之。’如此之事,朕不以遺汝。如遼之海濱王,以國人愛其子,嫉而殺之,所為如此,安得不亡!唐太宗又嘗謂高宗曰:‘爾於李勣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死力矣。’君人者安用偽為!受恩於父,焉有忘報於子者乎!”

丙戌,金主享太廟;丁亥,有事於圜兵,大赦。

是日,臣僚請改和州西路花裝隊,帝曰:“三衙舊亦結花裝隊,昨已更改。與其臨敵鏇行抽摘,不若逐色團結之有素也。”

癸巳,金群臣加上尊號曰應天興祚欽文廣武仁德聖教皇帝。

甲午,虞允文言:“舊法,黃甲不曾到部人,在銓試下等人之上。”帝曰:“可依舊法。”又曰:“改法不當,終有窒礙,不如詳審於初,則免改更於後也。”

是月,策制科眉山布衣李垕入第四等,賜制科出身。

十二月,癸卯,金主冬獵。乙卯,還宮。

丙辰,金參知政事敬嗣暉卒。

先是軍人王俊,自稱八廂,詐取軍中錢物,配廣南,帝曰:“御前從來無八廂差出,可擬指揮行下諸路,如有自稱八廂之人,即收捉根勘。”戊午,詔行之。帝顧虞允文曰:“卿昨言,若真八廂,對人自稱,亦所當罪,此言甚當。”

庚申,詔:“閤門舍人依文臣館閣,以次輪對。”王抃用事故也。

辛酉,金進封皇子永中為趙王,永成為豳王,永升為虞王,永蹈為徐王,永濟為滕王。乙丑,永中與曹王永功俱授明安,仍命永功親治事以習為政。

丙寅,詔:“都統制歲舉所知二人,統制歲舉一人,以智勇俱全為上,善撫士卒為次,專有膽勇又為次,將校士卒惟其所舉。”從臣僚之請也。

金吏部侍郎靖之使高麗也,欲宣金主詔於王晛,而晛已為晧囚于海島,託言:“晛已避位,出居它所,病有加無損,不能就位拜命,往復險遠,非使者所宜往。”靖竟不得見晛,乃以詔授晧,轉取表附奏,仍以讓國為言。

靖還,金主問大臣,皆曰:“晛表如此,可遂封之。”赫舍哩良弼、完顏守道曰:“待晧祈靖,未晚也。”

是月,晧遣其禮部侍郎張翼明等請封於金。

是歲,移馬軍司屯於建康府。

金河決王村,南京、孟、衛州界多被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