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書證第十七

《太史公記》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此是刪《戰國策》耳。案:延篤《戰國策音義》曰:“屍,雞中之王。從,牛子。”然則,“口”當為“屍”,“後”當為“從”,俗寫誤也。

應劭《風俗通》云:“《太史公記》:‘高漸離變名易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有客擊築,伎養,不能無出言。’”案:伎養者,懷其伎而腹癢也。是以潘岳《射雉賦》亦云:“徒心煩而伎癢。”今《史記》並作“徘徊”,或作“彷徨不能無出言”,是為俗傳寫誤耳。

《太史公》論英布曰:“禍之興自愛姬,生於妒媚,以至滅國。”又《漢書外戚傳》亦云:“成結寵妾妒媚之誅。”此二“媚”並當作“媢”,媢亦妒也,義見《禮記》、《三蒼》。且《五宗世家》亦云:“常山憲王後妒媢。”王充《論衡》云:“妒夫媢婦生,則忿怒斗訟。”益知媢是妒之別名。原英布之誅為意賁赫耳,不得言媚。

《史記·始皇本紀》:“二十八年,丞相隗林、丞相王綰等,議於海上。”諸本皆作山林之“林”。開皇二年五月,長安民掘得秦時鐵稱權,旁有銅塗鐫銘二所。其一所曰:“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鼎刂不歉疑者,皆明之。”凡四十字。其一所曰:“元年,制詔丞相斯、去疾,法度量,盡始皇帝為之,皆□刻辭焉。今襲號而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刻此詔□左,使毋疑。”凡五十八字,一字磨滅,見有五十七字,了了分明,其書兼為古隸。余被敕寫讀之,與內史令李德林對,見此稱權,今在官庫;其“丞相狀”字,乃為狀貌之“狀”,爿旁作犬;則知俗作“隗林”,非也,當為“隗狀”耳。

《漢書》云:“中外褆福。”字當從示。褆,安也,音匙匕之匙,義見《蒼雅》、《方言》。河北學士皆雲如此。而江南書本,多誤從手,屬文者對耦,並為提挈之意,恐為誤也。

或問:“《漢書注》:‘為元後父名禁,改禁中為省中。’何故以‘省’代‘禁’?”答曰:“案:《周禮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糺禁。’鄭注云:‘糺,猶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張揖云:‘省,今省詧也。’然則小井、所領二反,並得訓察。其處既常有禁衛省察,故以‘省’代‘禁’。詧,古察字也。” 


《漢明帝紀》:“為四姓小侯立學。”按:桓帝加元服,又賜四姓及梁、鄭小侯帛,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時,外戚有樊氏、郭氏、陰氏、馬氏為四姓。謂之小侯者,或小年小獲封,故須立學耳。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禮》云:“庶方小侯。”則其義也。

《後漢書》云:“鸛雀銜三鱔魚。”多假借為鱣鮪之鱣;俗之學士,因謂之為鱣魚。案:魏武《四時食制》:“鱣魚大如五斗奩,長一丈。”郭璞注《爾雅》:“鱣長二三丈。”安有鸛雀能勝一者,況三乎?鱣又純灰色,無文章也。鱣魚長者不過三尺,大者不過三指,黃地黑文;故都講云:“蛇鱔,卿大夫服之象九也。”《續漢書》及《搜神記》亦說此事,皆作“鱔”字。孫卿云:“魚鱉曶。”及《韓非》、《說苑》皆曰:“鱔似蛇,蠶似蚴瘛!輩⒆鰲傍@”字。假“鱣”為“鱔”,其來久矣。

《後漢書》:“酷吏樊曄為天水郡守,涼州為之歌曰:‘寧見乳虎穴,不入冀府寺。’”而江南書本“穴”皆誤作“六”。學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較者;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寧當論其六七耶? 

《後漢書楊由傳》云:“風吹削肺。”此是削札牘之柿耳。古者,書誤則削之,故左傳雲“削而投之”是也。或即謂札為削,王褒《童約》曰:“書削代牘。”蘇竟書云:“昔以摩研編削之才。”皆其證也。《詩》云:“伐木滸滸。”毛《傳》云:“滸滸,柿貌也。”史家假借為肝肺字,俗本因是悉作脯臘之脯,或為反哺之哺。學士因解云:“削哺,是屏障之名。”既無證據,亦為妄矣!此是風角占候耳。《風角書》曰:“庶人風者,拂地揚塵轉削。”若是屏障,何由可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