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中冊雕弓天狼)》第八十回 想當初何不自收斂 至如今後悔已遲了


折爾克心想,好個李衛,你可真能出點子。可是,要想在杭州這號稱天堂的地方,找個破城門,又談何容易?找了幾天,終於在離杭州三十里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這座“破城門”。這是個十分偏僻的鎮子,全鎮只有幾十戶人家。鎮子的名字也很怪,叫“留下”。鎮上有座城門不假,可早已破爛不堪了。不過,從今天起,這個留下小鎮的破城門口,卻多了一個看守城門的老軍。
從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到穿上帶著大燒餅一樣“兵”字號褂的守城士兵,看起來,雖然只有一步之遙,可對年羹堯來說,卻是多么大的變化啊!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了人生的可貴,活著的美好。他十八歲從軍,二十二歲便官居四品游擊。在聖祖康熙南巡時,因參與擒獲偽朱三太子護駕有功,被抬入旗籍,撥歸四爺雍親王門下。兩次隨康熙西征準葛爾,在烏蘭布通之戰和科布多戰役中,憑著一桿銀槍,出入於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他武藝超群,勇敢善戰,常在刀叢劍樹中橫衝直闖,出奇制勝。一次奉差征糧,他竟敢不顧性命,以一名偏將身份,斬掉了甘肅總督葛禮,保障了前線供應,也因此受到康熙的特別重用和喜愛。從此,他便一帆風順,年年晉升。從四川布政使、巡撫,直到將軍……可以說,在他三十年宦海沉浮中,總是一個得意的弄潮兒。眼下,他卻突然從頂端栽下來,落到一個小兵的下場,他怎么能想得通,又怎么能甘心呢?
“留下”,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江南小城。北臨富春江,南依龍門山,河湖港汊,四處縱橫。鎮子的北門因年久失修,早已無法容身了。但是今日這芳草萎萎、苔蘚斑駁的門房裡,卻住下了“老軍”年羹堯,誰也不知道他從哪裡來,又是什麼樣的人。百姓們只是看到他每天默默不語地掃地,開關城門,偶而也見他打打太極拳。有時他閒著沒事,便拔那城頭上的草。他用的是一把破鏟子,慢慢地、一下一下地鏟啊,鏟啊……他從不與任何人交談,當然也沒有人來打擾他。只是在夜幕降臨時,才從省城那裡,跑來一匹快馬,給他送來一些邸報。那上邊一一列舉著他的滔天大罪。他便用唯一能得到的那枝禿筆,在邸報的背面,寫上自己的答辯或認罪折,然後交給兵士帶回去。他在等著朝廷對他的最後裁決,也在等著李衛來看他。昏夜裡,他望著面前那殘破又古老的城牆,聽著鎮子外傳來的富春江的流水聲,不禁百感交集。他期望著自己能如這小鎮的名字那樣,也被人們“留下”。哪怕是從此消聲匿跡,永遠再不出頭露面,他也心甘情願。但是,李衛遲遲沒有來,朝廷上發來的聖訓,卻是越來越嚴厲了。
五月底,上諭里說:“年羹堯幾乎陷朕於不明,思之痛切!”還好,這只是皇上的自責。
七月里,上諭又列舉了他顛倒是非,任用匪類,排斥異己,虛冒軍功等等罪行。他想,這已經是在清算了。
九月中,兵士給他帶來的已不是邸報,而是在他認罪摺子後面的朱批。血也似的朱批,和雍正皇上那刻薄的話語,讓他看了心驚膽顫:“爾尚望活命耶?朕已令圖里琛去廣州擒拿你的哥子,隨後便要去拿你了。”
年羹堯受到了全國上下的一致討伐。凡是曾與年羹堯有過一面之交,一事來往的人,無不紛紛倒戈,落井下石。上書房遵旨把這些奏章全都匯集起來,摘要節錄,光是目錄就有好幾大張。大理寺和六部會同審議,定下了五條大逆罪、九條欺罔罪、十三條狂悖罪和六條專擅罪,另外還有貪婪侵蝕罪十八條十五款……總共是九十二大罪。處分的辦法也已擬定,“請旨:將年羹堯立正典刑。”
雍正看了沒有發話,他在等待,等年羹堯自己有所表示。或者“畏罪自殺”,或者“以死向天下謝罪”。但讓皇上失望的是,年羹堯不但不想自盡,他的求生欲望反倒越來越強了。九月十七,面對著破窗明月,他用那支禿筆,寫下了《臨死乞命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