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起閼逢攝提格,盡屠維協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嗣恭之討晃也,容管經略使王翃遣將將兵助之;西原賊帥覃問乘虛襲容州,翃伏兵擊擒之。

十二月,回紇千騎寇夏州,州將梁榮宗破之於烏水。郭子儀遣兵三千救夏州,回紇遁去。

元載、王縉奏魏州鹽貴,請禁鹽入其境以困之。上不許,曰:"承嗣負朕,百姓何罪!"

田承嗣請入朝,李正己屢為之上表,乞許其自新。

大曆十一年丙辰,公元七七六年

春,正月,壬辰,遣諫議大夫杜亞使魏州宣慰。

辛亥,西川節度使崔寧奏破吐蕃四節度及突厥、吐谷渾、氐、羌群蠻眾二十餘萬,斬首萬餘級。

二月,庚辰,田承嗣復遣使上表,請入朝。上乃下詔,赦承嗣罪,復其官爵,聽與家屬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問。

辛巳,增朔方五城戍兵,以備回紇。

三月,戊子,河陽軍亂,逐監軍冉庭蘭出城,大掠三日。庭蘭成備而入,誅亂者數十人,乃定。

五月,汴宋留後田神玉卒。都虞候李靈曜殺兵馬使、濮州刺史孟鑒,北結田承嗣為援。癸巳,以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後。乙未,以靈曜為濮州刺史,靈曜不受詔。六月,戊午,以靈曜為汴宋留後,遣使宣慰。

秋,七月,田承嗣遣兵寇滑州,敗李勉。吐蕃寇石門,入長澤川。

八月,丙寅,加盧龍節度使朱泚同平章事。

李靈曜既為留後,益驕慢,悉以其黨為管內八州刺史、縣令,欲效河北諸鎮。甲申,詔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討之。淮南節度使陳少游、淄青節度使李正己皆進兵擊靈曜。

汴宋兵馬使、攝節度副使李僧惠,靈曜之謀主也。宋州牙門將劉昌遣曾神表潛說僧惠;僧惠召問計,昌為之泣陳逆順。僧惠乃與汴宋牙將高憑、石隱金遣神表奉表詣京師,請討靈曜。九月,壬戌,以僧惠為宋州刺史,憑為曹州刺史,隱金為鄆州刺史。

乙丑,李忠臣、馬燧軍於鄭州,靈曜引兵逆戰;兩軍不意其至,退軍滎澤,淮西軍士潰去者什五六。鄭州士民皆驚,走入東都。忠臣將歸淮西,燧固執不可,曰:"以順討逆,何憂不克?奈何自棄功名!"堅壁不動。忠臣聞之,稍收散卒,數日皆集,軍勢復振。

戊辰,李正己奏克鄆、濮二州。壬申,李僧惠敗靈曜兵於雍丘。冬,十月,李忠臣、馬燧進擊靈曜,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屢破靈曜兵;壬寅,與陳少游前軍合,與靈曜大戰於汴州城西,靈曜敗,入城固守。癸卯,忠臣等圍之。

田承嗣遣田悅將兵救靈曜,敗永平、淄青兵於匡城,乘勝進軍汴州,乙巳,營於城北數里。丙午,忠臣遣裨將李重倩將輕騎數百夜入其營,縱橫貫穿,斬數十人而還,營中大駭;忠臣、燧因以大軍乘之,鼓譟而入,悅眾不戰而潰,悅脫身北走,將士死者相枕藉,不可勝數。靈曜聞之,開門夜遁,汴州平。重倩,本奚也。丁未,靈曜至韋城,永平將杜如江擒之。

燧知忠臣暴戾,以己功讓之,不入汴城,引軍西屯板橋。忠臣入城,果專其功;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因會擊殺之;又欲殺劉昌,昌遁逃得免。

甲寅,李勉械送李靈曜至京師;斬之。

十二月,丁亥,李正己、李寶臣並加同平章事。

涇原節度使馬璘疾亟,以行軍司馬段秀實知節度事,付以後事。秀實嚴兵以備非常,丙申,璘薨,軍中奔哭者數千人。喧咽門屏,秀實悉不聽入。命押牙馬頔治喪事於內,李漢惠接賓客於外,妻妾子孫位於堂,宗族位於庭,將佐位於前,牙士卒哭於營伍,百姓各守其家。有離立偶語於衢路,輒執而囚之;非護喪從行者無得遠送。致祭拜哭,皆有儀節,送喪近遠,皆有定處,違者以軍法從事。都虞候史廷幹、兵馬使崔珍、十將張景華謀因喪作亂,秀實知之,奏廷幹入宿衛,徙珍屯靈台,補景華外職,不戮一人,軍府晏然。

璘家富有無算,治第京師,甲於勛貴,中堂費二十萬緡,他室所減無幾,其子孫無行,家資尋盡。

戊戌,昭義節度使李承昭表稱疾篤,以澤潞行軍司馬李抱真兼知磁、邢兩州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