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四十一 起閼逢攝提格,盡屠維協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庚戌,加淮西節度使李忠臣同平章事,仍領汴州刺史,徙治汴州。

大曆十二年丁巳,公元七七七年

春,三月,乙卯,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鳳翔、懷澤潞、秦隴節度使李抱玉薨,弟抱真仍領懷澤潞留後。

癸亥,以河東行軍司馬鮑防為河東節度使。防,襄州人也。

田承嗣竟不入朝,又助李靈曜,上復命討之。承嗣乃復上表謝罪。上亦無如之何,庚午,悉復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元載專橫,黃門侍郎、同平章事王縉附之,二人俱貪。載妻王氏及子伯和、仲武,縉弟、妹及尼出入者,爭納賄賂。又以政事委群吏,士之求進者,不結其子弟及主書卓英倩等,無由自達。上含容累年,載、縉不悛。

上欲誅之,恐左右漏泄,無可與言者,獨與左金吾大將軍吳湊謀之。湊,上之舅也。會有告載、縉夜醮圖為不軌者,庚辰,上御延英殿,命湊收載、縉於政事堂,又收仲武及卓英倩等系獄。命吏部尚書劉晏與御史大夫李涵等同鞫之,問端皆出禁中,仍遣中使詰以陰事,載、縉皆伏罪。是日,先杖殺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于禁中,乃賜載自盡於萬年縣。載請主者:"願得快死!"主者曰:"相公須受少污辱,勿怪!"乃脫穢襪塞其口而殺之。王縉初亦賜自盡,劉晏謂李涵等曰:"故事,重刑覆奏,況大臣乎!且法有首從,宜更稟進止。"涵等從之。上乃貶縉括州刺史。載妻王氏,忠嗣之女也,及子伯和、仲武、季能皆伏誅。有司籍載家財,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稱是。

夏,四月,壬午,以太常卿楊綰為中書侍郎,禮部侍郎常袞為門下侍郎,並同平章事。綰性清簡儉素,制下之日,朝野相賀。郭子儀方宴客,聞之,減坐中聲樂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幹,騶從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騎。十丞崔寬,第舍宏侈,亟毀撤之。

癸未,貶吏部侍郎楊炎、諫議大夫韓洄、包佶、起居舍人韓會等十餘人,皆載黨也。炎,鳳翔人。載常引有文學才望者一人親厚之,異日欲以代己,故炎及於貶。洄,滉之弟。會,南陽人也。上初欲盡誅炎等,吳湊諫救百端,始貶官。

丁酉,吐蕃寇黎、雅州;西川節度使崔寧擊破之。

元載以仕進者多樂京師,惡其逼己,乃制俸祿,厚外官而薄京官,京官不能自給,常從外官乞貸。楊綰、常袞奏京官俸太薄;己酉,詔加京官俸,歲約十五萬六千餘緡。

五月,辛亥,詔自都團練使外,悉罷諸州團練守捉使。又令諸使非軍事要急,無得擅召刺史及停其職務,差人權攝。又定諸州兵,皆有常數,其召募給家糧、春冬衣者,謂之"官健";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者,謂之"團結"。自兵興以來,州縣官俸給不一,重以元載、王縉隨情徇私,刺史月給或至千緡、或數十緡,至是,始定節度使以下至主簿、尉俸祿,掊多益寡,上下有敘,法制粗立。

庚午,上遣中使發元載祖父墓,斫棺棄屍,毀其家廟,焚其木主。戊寅,卓英倩等皆杖死。英倩之用事也,弟英璘橫於鄉里。及英倩下獄,英璘遂據險作亂;上髮禁兵討之,乙巳,金州刺史孫道平擊擒之。

上方倚楊綰,使釐革弊政,會綰有疾,秋,七月,己巳,薨。上痛悼之甚,謂群臣曰:"天不欲朕致太平,何奪朕楊綰之速!"

八月,癸未,賜東川節度使鮮于叔明姓李氏。

元載、王縉之為相也,上日賜以內廚御饌,可食十人,遂為故事。癸卯,常袞與朱泚上言:"餐錢已多,乞停賜饌。"許之。袞又欲辭堂封,同列不可而止。時人諷袞,以為"朝廷厚祿,所以養賢,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

臣光曰:"君子恥食浮於人;袞之辭祿,廉恥存焉,與夫固位貪祿者,不猶愈乎!詩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如袞者,亦未可以深譏也。

楊綰、常袞薦湖州刺史顏真卿,上即日召還;甲辰,以為刑部尚書。綰、袞又薦淮南判官汲人關播,擢為都官員外郎。

九月,辛酉,以四鎮、北庭行營兼涇原、鄭潁節度副使段秀實為節度使。秀實軍令簡約,有威惠,奉身清儉,室無姬妾,非公會,未嘗飲酒聽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