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唐紀十七 起玄勣閹茂八月,盡上章困敦,凡八年有奇



泉男建復遣兵五萬人救扶餘城,與李勣等遇於薛賀水,合戰,大破之,斬獲三萬餘人,進攻大行城,拔之。

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戊寅,上幸九成宮。夏,四月,丙辰,彗星見於五車。上避正殿,減常膳,撤樂。許敬宗等奏請復常,曰:"彗見東北,高麗將滅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謫見於天,豈可歸咎小夷!且高麗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許。戊辰,彗星見。

辛巳,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楊弘武薨。

八月,辛酉,卑列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劉仁願坐征高麗逗留,流姚州。

癸酉,車駕還京師。

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勣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勣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辰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軍繼之,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勣降,勣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鼓譟,焚城四周,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

冬,十月,戊午,以烏茶國婆羅門盧迦逸多為懷化大將軍。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藥,上將餌之。東台侍郎郝處俊諫曰:"修短有命,非藥可延。貞觀之末,先帝服那羅邇娑婆寐藥,竟無效;大漸之際,名醫不知所為,議者歸罪娑婆寐,將加顯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鑒不遠,願陛下深察。"上乃止。

李勣將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獻於昭陵,具軍容,奏凱歌,入京師,獻於太廟。十二月,丁巳,上受俘於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以泉男產為司宰少卿,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衛大將軍。李勣以下,封賞有差。泉男建流黔州,扶餘豐流嶺南,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參理。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勣為亞獻。己巳,謁太廟。

渭南尉劉延祐,弱冠登進士第,政事為畿縣最。李勣謂之曰:"足下春秋甫爾,遽擅大名,宜稍自貶抑,無為獨出人右也。"

時有敕,征遼軍士逃亡,限內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斬,妻子籍沒。太子上表,以為:"如此之比,其數至多。或遇病不及隊伍,怖懼而逃;或因樵採為賊所掠;或渡海漂沒;或深入賊庭,為所傷殺。軍法嚴重,同隊恐並獲罪,即舉以為逃,軍旅之中,不暇勘當,直據隊司通狀關移所屬,妻子沒官,情實可哀。《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伏願逃亡之家,免其配沒。"從之。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守右相。

是歲,京師及山東、江、淮旱、飢。

總章二年己巳,公元六六九年

春,二月,辛酉,以張文瓘為東台侍郎,以右肅機、檢校太子中護譙人李敬玄為西台侍郎,並同東西台三品。先是同三品不入銜,至是始入銜。

癸亥,以雍州長史盧承慶為司刑太常伯。承慶嘗考內外官,有一官督運,遭風失米,承慶考之曰:"監運損糧,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無言而退。承慶重期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無喜容,亦無愧詞。又改曰:"寵辱不驚,考中上。"

三月,丙戌,東台侍郎郝處俊同東、西台三品。

丁亥,詔定明堂制度:其基八觚,其宇上圓,覆以清陽玉葉,其門牆階級,窗欞楣柱,枊楶枅栱,皆法天地陰陽律歷之數。詔下之後,眾議猶未決,又會饑饉,竟不果立。

夏,四月,己酉朔,上幸九成宮。

高麗之民多離叛者,敕徙高麗戶三萬八千二百於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諸州空曠之地,留其貧弱者,使守安東。

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